卷四 第289章 四次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r />

    阎象听到后赶紧拒绝:“臣不以富贵生存!陛下恩赐太重,还望陛下收回赏赐!”

    “……”

    刘协重新看向阎象:“阎主簿莫不是在骂朕?”

    “臣绝无此意!”

    阎象只觉得眼前的天子好难伺候!

    自己何时说过天子半句坏话?怎么就成了辱骂天子呢?

    “那为何阎主薄以为,道德高尚的之人,就一定要穷困潦倒的度日呢?”

    这才是刘协不开心的缘故。

    “若是在朕的治下,道德高尚的人就只能贫苦,那是不是意味着越是富贵之人,就越是道德有缺呢?”

    “按主簿的说法,朕富有四海,那朕便应当是天下道德最为败坏的人了吗?”

    道德高尚,就该贫苦……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孔子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刘协问道:“颜回如此,自然称的上贤者。但是孔子的弟子子贡,难道就不能算是贤者了吗?”

    子贡,端木赐,孔门十贤,同时也是孔子弟子中最为富有的弟子。

    子贡善于雄辩,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留有“端木遗风”。

    如果按照财富来说,子贡更是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倘若道德高尚的君子就一定应该穷困,按照这个理论……子贡应该就是道德最为败坏的人了吧?

    但子贡偏偏就是当时的君子,为世人所推崇!

    所以若是以财富多寡来判断一个人的道德高低,未免有些太过偏彼!

    阎象汗颜,赶紧俯首:“臣并非此意!”

    “那阎主簿还要推辞黄金吗?”

    “臣不敢。”

    “善。”

    阎象听天子此时提到子贡,也是想起了一件与子贡有关的往事——

    春秋时期,鲁国曾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若是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就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因为其本身富有,所以回国后就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得知后叹息道:“子贡啊,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都会害怕被其他人拿来与你比较道德,又没有你这样的财力拿自己的钱财去赎买奴隶。长久以往,只怕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同理。

    如果阎象这样的君子不能得到财富,只能贫苦度日,那被寻常人看到了,还会想当阎象这样的君子吗?

    阎象此刻深感愧疚,再次朝着天子道歉。

    “天子如此,有圣人的风范,也难怪能够让李儒那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ongxingdahan0yaocongdongzhuozuoqi/read/97/65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