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 热度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与名字。

    还好他知道标题写的啥,不然真有点难辨认。

    再翻开,里面内容是龙飞凤舞的行草书。

    看的是许晨一脸懵逼。

    他突然想起来,写的字确实漂亮,不过这个书籍原稿又不是练书法的,在写的时候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恨不得脑袋里面的字全自己一个个蹦出来,自己跳到纸上面。

    所以,在写这个原稿时,思如泉涌,为了最快的下笔,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用的是行书跟草书结合的字体。

    字是大气,但是能看懂的人不多。

    他的原稿由其妻整理誊写,再由其他人整理抄录校对,才成为现在印刷出来的文章。

    看样子想看懂里面的内容是有点难了,不过好在许晨也不是专门看内容的。

    他主要是看看这份手稿的保存情况。

    随后,他陆陆续续翻阅诸多张,发现这手稿完好无损,即使有破损,但是这些破损应当都是当时伴随手稿一同诞生的。

    它因为被很好的保存,其状态相当完美。

    这份手稿没有被特殊腐蚀,情况跟其他国家级文物一样。

    许晨呼吸都有些急促。

    之前他已经翻阅过葛老整理的名单,其中书籍类文物作为最难保存的一类,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受损重灾区。

    他翻阅下来,那些书籍类文物一个个都惨不忍睹。

    因为根据计算,这本书的文明痕迹的含量是100%,也就是说,这东西只有文明才能制造出来,若是想清除这种书籍的人类文明痕迹,除非是销毁整本书。

    所以,书籍类看的反而不是文明痕迹损毁,而是前面的损毁评估,并且不是看书籍损伤,而是看上面的字迹与内容可辨认的程度。

    许晨看到的数值,没有一个高于70%的,当时许晨以为书籍很有可能是多种因素,比如说,书籍不像其他文物用金属,石头制作的,更容易被破坏。

    要知道,书籍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保存手段,信息的保存时间基本上则与其保存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成正比,这是信息的铁律。

    比如用笔写在石头上的字会比用刀刻在石头上的字更难保存。

    光盘则能比固态保存更久的数据。

    书籍也是一样,只要消耗额外能量,对其进行处理,这个书籍就能比其他未处理书籍保存的更久。

    信息的保存与介质,信息密度,记录方法都有极大关系。

    很可惜,书籍显然不像无机物那么能保存信息,它显然更容易熵增影响。

    但是这一个似乎是个例外。

    “管理员?”

    那个把许晨带进来的管理员听到许晨的呼唤,疑惑的看着许晨。

    “怎么?有什么事情吗?”

    “不,我是想问一下,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手写的原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支柱计划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izhujihua/read/97/55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