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现场看你哭不是更刺激?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p; 一般来说,能够被改编成舞台剧的本子,大都是一些成名已久的戏剧大家。

    毕竟,只有这些戏剧名家的本子,才经得起考验!

    话剧可不同于其他的表演形式,它整個现场表演都要求的是一镜到底,根本就没有任何NG可言。

    这不仅考验话剧演员的功底,这更考验剧本创作者——

    对舞台现场节奏的把控!

    什么时候该抑下去,什么时候该扬起来,这都是有说法的。

    哪怕就是在陶春芳老师这种【民俗戏剧】类的名家,她也是在她三十四岁那年,才写出了她人生第一本可以被改编成舞台剧的戏剧创作——

    《白蛇传》!

    眼瞅着江海仅仅二十岁不到的年纪,竟然就有望完成人生第一部可以被搬上话剧舞台的戏剧创作?

    饶是萧琳瑜这种与世无争的性子,都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这江海,竟然有这么厉害”

    说实话,当得知《窦娥冤》剧本将有望被改编成话剧,改编成现场舞台之时

    江海确实有那么一丢丢兴奋?

    但是,他高兴的点并不是《窦娥冤》本身,他兴奋的点在于——

    不管是实体书,又或者是网文,一直以来这两种文字的表达形式,并不能让他对读者情绪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总结和反馈?

    换言之,

    他没有办法和读者面对面?

    就譬如说,你在阅读《许三观卖血记》时哭红了眼,作为作者的江海也只能是通过书评知道读者很悲伤?

    对于读者在阅读这本书之时,到底是个什么情绪,他一无所知?

    你看书的时候在哭?

    不造啊,我又没看到

    你看书的时候愁眉苦脸,烟一根接着一根,甚至把人都看emo了?

    这,我哪知道?

    毕竟我又不是亲眼所见.

    可是,话剧舞台剧这种形式,刚好就弥补了他不能和读者面对面的这一缺陷?

    试想一下这样一幕场景——

    剧院里,在一场坐满了人的话剧演出之中。

    作为剧本创作者的江海,置身于人群之中,身边全是特意前来看戏的观众。

    他们一边用纸巾擦泪,一边哭诉:

    “为什么这作者,能这么刀!”

    “为什么这窦娥,能这么惨啊,呜呜呜呜呜”

    而作为这一切始作俑者的江海,就坐在观众旁边,默默为他们递上纸巾:

    “别怕,再哭大声点儿,我这儿还有纸巾”

    不知道为什么,一联想到这一幕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治愈系文豪?不,是致郁啊!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iyuxiwenhao0bu0shizhiyua0/read/97/37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