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移民(三)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现在整个埃及区的大米生产量越来越庞大,加上智人通过移民,将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饮食习惯带过来。

    很多之前在尼罗河河谷平原搞小麦种植的农户和农场主,发现搞经济作物更赚钱,就大规模改种经济作物。

    用澹水耕地种蔬菜水果,然后购买便宜的调制面粉和海稻大米,这就是很多人的选择。

    毕竟本地天然小麦粉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调制面粉和海稻大米,那些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可以用脚投票。

    不习惯吃大米?

    不会学习吗?智人的互联网公司有专门的美食app,有大量厨艺教学视频。

    就算不会做煲仔饭、蛋炒饭、手抓饭之类,咖喱饭和白米饭总会吧!

    更何况,还有大量私营餐厅会主动学习。

    没有错,埃及是存在私营企业的,这主要是集中在服务业和手工业上,这也是智人修改了以前的吞并方案,改为逐步蚕食。

    很多比较传统的中老年埃及人,就是这些私营企业的主力。

    而埃及年轻人却很少从事这方面。

    原因也非常简单,老人观念很难转变,他们还是想维持以前的生活模式。

    而年轻人却不一样,传统餐饮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强度太高了,产值却非常低。

    很多小餐厅的继承人都不想干,小餐厅现在很难请到普通员工,这导致他们只能使用家庭成员作为员工。

    干过餐饮业的人都知道,这其中的各项工作也是非常麻烦,采购、备菜、清洁、服务之类,工作繁琐的同时,又难以使用机器替代。

    而且各种福利不能说没有,但也近乎于无。

    和智人的福利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年轻人根本不会留在传统的私营企业。

    因此现在埃及的私营企业越来越难以招到员工,只能靠老一辈的中老年人苦熬硬撑。

    然而时代的浪潮不会为此而妥协,更不会为此而产生恻隐之心,这些私营企业迟早要被智人消灭。

    ……

    胡卢在街道上,看着人来人往的员工,虽然可以看出人种差别,但很多人在交谈过程中,却使用各种各样的语言。

    这种情况在智人内部很普遍。

    阿语、普通话、泰语、英语、印地语混杂其中,甚至胡卢还偶尔可以听到安南语。

    然而这种看似混乱的语言,似乎并没有影响交流和社会稳定,这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

    如果胡卢听得懂那些语言,就可以发现智人内部的言论交谈,显得有些肆无忌惮,各种各样的话题都可以聊。

    这是因为新人类不需要压抑自己的很多想法,只有说出一切,才可以在交流中相互理解。

    现在最热门的话题,自然是向需求部的提议,很多人都提了千奇百怪的需求和提议。

    每个人的提议和需求存在差别,但当基数放大到10亿之后,却又会存在很多有相同的情况。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智人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iren/read/97/72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