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张桂芬产子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文人爱名,立德立功立言被文人称为三不朽。

    编纂这种流传千古的书籍,在其中名,可是流芳千古的好事。

    赵兴也有类似的目的,把朝中反对最激烈的人都丢去修书。

    毕竟他不可能真的把所有反对的都给杀了。

    除此外,赵兴也想为后世保留一些文化瑰宝。

    印刷术出现,很多书籍依旧还是孤本。

    一来是人们喜欢敝帚自珍,二来也是没有大规模流传的价值。

    但赵兴下旨号召天下人进献孤本,并且会在宣武大典之中注明,书籍是谁献出来的,肯定有很多人愿意把珍藏的孤本献出来。

    曾庆轩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赵兴的用意,一脸敬佩道:“陛下编纂此书,功在千秋,必然会成为一代圣君。”

    “此事交给你了,尽快拟订一个章程出来。先拟诏,命天下文人百姓献书。”赵兴摆了摆手道。

    他对圣君不圣君的并不在乎,也不认为因此会被让尊称圣君。

    皇帝说到底还是治理天下,天下治理好了,名声自然有了。

    若是他不能解决大宋积弊,过个几代亡国了,他还是会被后世评价为庸君。

    朱棣修永乐大典,乾隆修四库全书,二者就因为这个被尊称圣君了么?

    …………

    早朝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大宋文风鼎盛的同时,也早就了言论自由。

    文人之间谈论国事,抨击朝政朝臣之事,很是常见。

    虽然之前士子闹法场,在宫门口请愿,赵兴因此大发雷霆,处置了不少读书人。

    但是这并不能让这些读书人醒悟。

    大宋立国百年,读书人的优越感早就养成了,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不少读书人甚至再次主张,要联合起来请愿,不能任由官家毁掉大宋,只有如此,才能不失文人风骨。

    只是赵兴上次禁止请愿士子参加科举,总归还是有些震慑力的。

    重文轻武虽然养出了读书人的优越感,但是学得文武艺,还是要卖给帝王家的。

    寒窗苦读多年,不就是为了做官么。

    因此这些士子叫的虽然凶,但是真正从者却不多。

    这次的风波也并非全无好处,最少掩盖了赵兴下旨命各地官府筛选参加武举之人,为其提供食宿之事。

    要是没有这次的事情,这个旨意一出,必然会引的所有文人士子反对。

    毕竟大宋轻武已经是‘国策’了,文人自然不愿意一直被他们压着一头的武夫,得到重视。

    有好处自然也有弊端,那就是各地对于赵兴的这条诏令并没有认真宣扬,大多都是敷衍了事。

    加上如今都在议论朝中的动荡,根本没有人议论关于武举之事,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否:我是皇太子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ifou0woshihuangtaizi/read/97/52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