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忠告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赵兴追封的这些,都是相公级别致仕后的标配。

    就是听着好听,没有任何实际好处。

    正常来说,还会赏赐一些钱财,有的还会赏赐个别院暂时养老。

    除此外荫封中还有个叫致仕恩封。

    在致仕时,会荫封其一批子嗣为官。

    注意,是一批,不是一个两个。

    并且还会给其一两个子嗣升官。

    但是赵兴却没赏。

    李晋识趣,愿意辞官,赵兴也不在意一些名誉上的东西。

    但想要实际好处,想都别想。

    “臣多谢陛下恩赏!”李晋躬身道。

    从李晋上书请辞,到赵兴答应,宣布追封赏赐,最后李晋谢恩。

    整个过程说着长,但其实很短。

    短到百官还未从李晋辞官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这件事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赵兴担心有人会出言反对,在李晋谢恩后,就摆手让其归位。

    “枢密院掌管天下兵马调动,枢密使之位非常重要,诸卿可有合适的人选举荐?”赵兴问道。

    枢密使虽然地位和相公相当,但相公有好几个,枢密使却只有一人。

    实际上,枢密使虽然和相公是平级,但实际权利上,枢密使是要比相公略高的。

    枢密院和三司的设立,本就是为了分相权的,加上大宋又是多相制,相公自然要比枢密使略低。

    朝堂官员要是按照职权排序,最高的是大相公,其次就是枢密使,然后才是几位相公。

    这个位置可见一斑,这也是韩章说,枢密使支持,就能出兵的原因。

    并不单单是因为枢密院掌管兵马调动那么简单。

    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有许多人想要争夺。

    赵兴在答应李晋请辞后,当场就想把人选确定下来。

    否则一旦给了那些官员拉帮结派的时间,接下来朝堂别想安宁了。

    最重要的是,赵兴想要扶持自己选中的人上位,都非常难。

    满朝文武还在思考李晋辞官的缘由,当听到赵兴询问枢密使人选的时候,立即抛开了杂念。

    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是争夺枢密使的位置。

    只是还没等他们开口,韩章就出列道:“陛下,臣认为同平章事曾公亮适合担任枢密使。曾公亮所任官职皆有功绩,还参与编撰《武经总要》,对兵法韬略也十分精通!”

    “曾爱卿贤才之名,朕也多有耳闻,父皇也多次夸赞过曾爱卿,又有大相公举荐,那就有曾爱卿担任枢密院使吧。至于同平章事之职,暂且空置,等朕想到了合适的人选再定吧。”赵兴说道。

    “臣多谢陛下信任,必然殚精竭虑,上报皇恩!”曾公亮出列道。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否:我是皇太子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ifou0woshihuangtaizi/read/97/52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