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为父皇出口气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r />    朕就想这样下去不行啊,得想办法解决才行,就问策群臣。

    范文正公说的最符合朕的心意,还提出了解决办法,朕就提拔他为大相公,让他主持新政。”

    “因为朕太着急了,导致新政仓促施行,各种问题丛生,反对阻力也非常大。当时和和西夏一战新败不久,西夏辽国虎视眈眈,大宋内部乱不得,朕只好叫停了新政。”

    “那些人让朕处罚主持新政的范大相公,朕本来就对不起他们,如何还愿意处罚他们。

    不过范大相公等人理解朕的难处,好多人都自请贬黜。”

    官家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赵兴也安静的听着没有打扰。

    说到这里,官家停了下来,自嘲道:“也或许他们是对朕失望了吧。”

    赵兴依旧没有说话,这件事其实真说不好谁对谁错。

    父皇有错么?

    肯定是有的,错在立场不够坚定,错在没有预估到改革会引起的动荡。

    父皇说他立志做一个明君,在赵兴看来,父皇心里对明君的定义,其实是能够守好祖宗留下的基业。

    简单来说就是大宋的江山。

    改革是为了稳定大宋的统治,叫停也是一样。

    在他看来,改革的代价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那么自然没有改革的必要了。

    从这些方面来说,他肯定是错的。

    但是那次改革本就过于仓促,问题很多。

    叫停其实不算错。

    真要坚持下去,弊端之会更大。

    因为一开始改革的方向就错了。

    大宋弊端很多,而当时最急迫的便是解决缺钱的问题。

    想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而大宋官员众多,俸禄又非常高。

    光是官员俸禄,就占据了朝廷每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以范大相公为首的改革派,首先就是对朝廷各个机构进行精简,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淘汰了一些不合格的官员,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晋升和淘汰机制,限制招聘名额等等。

    其实一开始官家任用范大相公改革的时候,大多数官员都是持着观望态度的。

    一些题甚至觉得改革他们还能有利可图,从中得利。

    但是经过范大相公这么一折腾,官员们发现晋升空间变小了、工资福利下降了,读书人发现就业困难了,地主们发现土地减少了。

    于是官员不高兴了,读书人不高兴了,地主不高兴了。既然大家都不高兴了,那就不能让你高兴。

    若是改革和后世公司裁员那样,只要找一些借口,或者赔点钱就能解决,倒也没有那么麻烦。

    然而要裁掉的并不是普通员工,而是中高层领导。

    这些人闹腾起来,公司都得瘫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否:我是皇太子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ifou0woshihuangtaizi/read/97/52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