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 (3/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p;   说着,他望向江昭。

    过往的立嗣流程,一向是宗室过继为皇子,皇子再立为储君。

    这也是一贯的立储流程。

    “正是。”江昭点头。

    欧阳修了然,闭目思量。

    “可不立皇子、太子,则无东宫班底,择一宗室仓促承继大宝,怎能服众?”礼部尚书王尧臣适时问道。

    作为正二品官员,内阁大学士以下顶点的存在,他绝对是反应最厉害的官员之一。

    说是疑问,实则不如说是在给江昭递话,让他说出这个制度对于文人的一些好处。

    “官家若有意立嗣,自会择选文武托孤大臣。届时,有德高望重者支撑新帝治政,组为新君班底,自可服众。”

    江昭的回答,让不少反应稍慢的文官都眼前一亮。

    托孤文武大臣!

    这意味着什么,实在不难想象。

    这对于臣子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

    自古及今,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

    有着托孤之举,新帝上位,老臣断然不会失势,而是趋向于慢慢的过渡官员班子。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如今,两王相争,拉拢的官员其实都还相对集中于三品以下的官员。

    三品以上官员,尚且少有站队的人。

    一旦有了这个制度,皇帝定然得临终托孤,以保证他钦定的正统得以上位。

    自古以来,臣子为何站队?

    为的就是新帝上位以后,不失去权势。

    有此托孤之法,六位内阁大学士已经无须下场!

    党魁不下场,其余三品大员自然也无须下场。

    有了这两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大臣心中都有了决意。

    “若储君不显,诸王各怀异心,朝臣如何自处?恐酿成党争祸国!”有性子一向谨小慎微的官员问了一句。

    这些官员,性格相对稳一点,做事也更多考量后果。

    江昭从容解答:“汴京东郊,英国公掌十万大军,自可维护正统。”

    那位紫袍大员点了点头。

    谁都知道英国公掌握兵权,但凡有正统,宫变贼子就几乎不可能成功。

    十万禁军,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此法新创,可有先例?”有官员问道。

    江昭举目望去:“汉武帝巫蛊之祸,立幼子刘弗陵,隐而不宣,临终托孤。”

    几个问题一问,臣子心中都有了一定的决断。

    “诸位爱卿,怎么看?”赵祯起身走了两步,缓缓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ifou0wo0xiaogelao0shezhengtianxia/read/97/30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