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就职上任!(4k) (2/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翰林修撰拟诏。

    历来,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近些年,内阁独揽大权,真正重要的事情很难轮到朝会议论,几乎都是走个流程。

    走了流程,就得起草诏书、政令。

    名义上,翰林学士、翰林侍读、翰林侍讲、翰林修撰、翰林编修、中书舍人都有拟诏书的职责。

    不过,翰林学士三品大员实在太老,精力不行。

    翰林侍读、翰林侍讲的主要职责还是为君王讲课。

    翰林编修得编修典籍,也是一堆事。

    中书舍人相对年轻,但其主要责任相对而言偏向于三司的文书撰写。

    三司也忙!

    相较而言,翰林修撰作为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也就成了拟诏书的主力。

    内阁繁密的机密的政令,翰林修撰一肩担之!

    这也是除了六位内阁大学士以外,少数有资格名正言顺频繁进出内阁的官员。

    干的也是打杂的活,但打的是内阁的杂。

    布政天下的政令,起码有七成都得落到他手上。

    这也就是所谓的观政天下。

    政令过一遍手,时常察看,自然胸藏天下局势。

    学会效仿阁老治政,领悟三分,就足以纵横宦海。

    侍从顾问职责,也就是侍立君王左右,为君王困惑出言献策。

    相比起需得默默注释起居注,没什么机会说话的翰林史官,以及有机会为官家讲史的翰林编修,翰林修撰的存在感无疑是高了不止一筹。

    翰林修撰平日里就负责内阁政令的撰写,官家要是心中疑虑内阁政令,自然会找来翰林修撰问询,以解心中疑惑。

    当然,前提是真材实料。

    这一职务,涉及君王与内阁大学士的政令问题,说话都得斟酌一二。

    伴君如伴虎,那可不是假话。

    典籍编修,职责上跟翰林编修有重合。

    不过,历代的翰林修撰几乎都只是挂个名,不真正的去修书。

    起草诏令制诰与侍从顾问两个职责,就已经是一个人当三个人甚至四个人使唤,哪里还会有时间去编修典籍?

    经筵讲学,这玩意也就是为皇帝讲课,又分日讲和经筵两类。

    其中,翰林修撰有机会进行经筵日讲。

    当然,经筵日讲,官家几乎不会去听。

    官家会去的是经筵讲席,这玩意是宰辅大相公和内阁大学士讲课,文武百官参与,含权量贼高。

    担任科考考官,也就是担任下一届的春闱考官。

    状元郎担任下一届的春闱考官,这是惯例。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ifou0wo0xiaogelao0shezhengtianxia/read/97/30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