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赵策英:我,我太想当千古一帝了! (2/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围歼王师。”

    “凡此三险,危难重重,万望陛下慎重。”

    相较于齐衡较为“断然”的劝谏之语,吴中复的劝谏无疑是“柔和”了不少。

    甚至,可能都有点象征性的走流程的嫌疑。

    主要在于,作为御史之首,官家意欲御驾亲征,吴中复肯定是得出声劝谏一二,但其本人的主观意愿未必就偏向于违逆官家。

    “臣也附议。”

    右都御史邓绾大步迈出,一脸的郑重:“官家之龙体,关乎江山社稷,天下万民,万不可轻动。”

    不可轻动!

    不少人注目于齐衡、吴中复、邓绾三人,暗自摇头。

    齐衡,还是太直了,也太嫩了!

    一样都是劝谏,吴中复、邓绾俨然都是更为“柔和”一些。

    既有劝谏之意,也并未将路真的堵死,尚有挽回余地。

    究其缘由,主要有二:

    一则,官家性子强势,不太好劝。

    凡事都讲究对症下药,劝谏也是同理。

    君王的性子不一样,劝谏方式自然也得不一样。

    吴中复、邓绾二人都是宦海为官几十年的老狐狸,最是擅长察言观色。

    官家性子强势,两人自是不太敢违逆圣意。

    二则,涉及官家御驾亲征,就算是真要劝谏,也轮不到御史台和谏院。

    这种涉及君王御驾亲征的大事情,就算是真要劝谏,其主力也注定是大相公和几位内阁大学士。

    御史嘛,老老实实的混点“参团率”就行。

    也唯有齐衡一样的“傻子”,才会半点不考虑触怒君王的后果。

    丹陛之上,赵策英淡淡向下望去。

    一连着三位御史劝谏,持反对态度,声势不小。

    但,赵皇帝根本半点不慌。

    一则,大相公是“理解”他的志同道合之人。

    二则,内阁已经达成了意见一致。

    就在江昭宣布皇帝要御驾亲征的那一段时日,几位内阁大学士都已相继入宫有过劝谏。

    其后,自然是劝谏无果。

    几位大学士都是“识时务”的人,自然是知晓官家的性子,也就没有过度劝谏。

    大相公支持,内阁达成一致意见,皇帝态度坚决!

    三者合一,谁能阻挠?

    谁敢阻挠?

    既是如此,赵皇帝自是稳若泰山,岿然不动。

    这就是实权君王,君相合力的底气!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ifou0wo0xiaogelao0shezhengtianxia/read/97/30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