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 (7/8)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r />    墩台,就是长城的台子,远侯,就是深入草原的斥候,夜不收哨,就是夜里不用回来,在草原活动。

    墩台远侯夜不收,至今已经百余年,是一套完整且运作良好的情报系统,分为抓生、哨报、守哨、督哨、爪探、走报、传事、墩台、坐塘、报警、瞭山等职务。

    瞭山,就是这个情报系统一镇的总头目,通常由九边军镇的总兵官兼任。

    戚继光是三镇瞭山,梁梦龙、陈大成等还在蓟州。

    北虏来犯,三万人之众,怎么可能瞒得住墩台远侯的眼睛,就这么轻轻松松的离北古口,四十余里了?

    之前戚继光在北古口、喜峰口等地挫败董狐狸,就是带着一众夜不收在草原上探查,确信北虏无力南下后,戚继光才肯入京领赏,耽误了不少的时间。

    戚继光眉头紧蹙的说道:“陛下容禀,臣第二疑,北古口打疼了北虏,董狐狸的侄子被我部生擒,这董狐狸回去也要休养生息一段,才能招募更多的人马,进攻和防守都是有间隔的,董狐狸哪来的这么多人?”

    “三万之众,十数万匹马,若是真的来犯,京畿早就遍地流民和流言了,怎么会如此的安静?”

    朱翊钧只是个十岁人主,他没有任何的参战经验,他思虑再三才开口说道:“戚帅的意思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天气转暖,水暖和了没有,竹林外的桃树,和水中的野鸭最先知道。

    若是北虏摆出这样的阵仗来犯,那十几万的马蹄声在北古口外四十里响起,边方的百姓,早就开始向内逃亡,流言蜚语哪里都是了。

    “臣请往北古口探看。”戚继光俯首说道,是不是,亲自去看一看就知道。

    朱翊钧却摇头说道:“如此,不急,回京廷议过后再说。”

    回京之后的朱翊钧直奔文华殿,连乾清宫都没回,两宫太后都没见,直接到文华殿,让冯保传旨文渊阁,传旨文武廷臣廷议。

    张居正和吕调阳第一个到,俩人坐班的地方就在文华殿对面的文渊阁。

    而塘报已经传到了兵部,兵部大司马谭纶是第二个赶到的文华殿的,谭纶和戚继光沟通了一番,彼此心中皆是疑惑。

    两宫太后听闻北虏南下,也赶到了文华殿的后殿,等待着廷议的召开。

    朱翊钧颇为淡定的坐在月台之上,甚至还有闲情雅致看了会儿书。

    戚继光在京城内,蓟州、永平、山海关有戚继光训练的十万军兵,朱翊钧还不信了,北虏能跑到文华殿内,砍了他的脑袋不成!

    朱翊钧一点都不慌,倒是葛守礼略显焦躁。

    “此事,先派快马至北古口闻讯,快马加鞭,来回三四个时辰的事儿。”张居正和戚继光、谭纶深入交换了意见之后,决定不做戒严,而是先探听情报真假为宜。

    “我去吧。”戚继光觉得还是亲自跑一趟,万一真的是北虏寇边,他立刻接过指挥权,就可以指挥边军攻守,京畿也不需要太过于焦虑。

    隆庆二年,戚继光由南到北,至今也有五年时间,也不是说戚继光看不起北虏,轻敌大意,在戚继光眼里,北虏和倭寇都差不多,不经打。

    戚继光从不轻敌,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这也是他每战必胜的原因,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enzhendebuwuzhengye/read/97/111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