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撤退转进其疾如风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p;  “这个法子好。”张居正将海瑞说的抄到了自己的题本上,这玩意儿用到改土归流上,也是大招中的大招!好用的很,能够调动积极性的法子,那真的需要细心留意才是。

    “那么等殷部堂回京之后,再细细商议吧,我也愿意相信,殷部堂不是大明的敌人。”张居正当然希望殷正茂不会变成大明的敌人,吕宋能够变成大明的布政司,平稳落地。

    张居正写好了浮票,大致拟定了接见殷正茂的若干问题,这需要看面圣的具体结果,然后做出各种相应的准备,若是殷正茂入京连臣子礼仪都不遵守了,那大明应该做的就是备战威罚,而不是庆赏了。

    王崇古开口说道:“惠潮参将魏宗瀚、王如澄,及碣石把总朱相,俱论死。”

    “我诚知国朝振武之必然,但是这两个参将和把总论死,亦为振武之长策。”

    王崇古作为刑部尚书,把三个武将论斩,这是个陈年旧案了,也算是疑难案件,已经好多年了,迟迟没有定论。

    王崇古开口说道:“隆庆二年五月,已经被招安的海寇曾一本复叛,杀澄海知县,焚潮汕百姓,十月,曾一本入寇雷州,参将魏宗瀚、王如澄,把总朱相,见死不救,坐看会城(东莞)守备李茂才孤军奋战数十日,城破李茂才战亡,东莞百姓惨遭屠略。”

    “李茂才、李节、林清等人战亡,海寇焚戮,会城(东莞)溃败,而魏宗瀚等望风而逃,相继退走,致使海贼遂横行海澳中,会城之败,其祸盖尤烈。”

    王崇古把这几个人犯的错简明扼要的告诉了一番。

    这就是当初殷正茂要招降林阿凤不得不出海的原因,再把林阿凤留在广州,岂不是又要搞一个曾一本出来?所以殷正茂直接把林阿凤约束到了吕宋的范围内。

    这个曾一本被朝廷招安,而后复叛,聚集红毛番、黑番、倭寇、亡命之徒横行无忌,直到隆庆六年,才被俞大猷给击败,最后被抓,枭首示众。

    而这两个参将和把总的作为,大约总结一下就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撤退转进其疾如风,迂回包抄其徐如林,劫掠钱财侵略如火,三杯两盏难知如阴,升官发财动如雷霆。

    “为何现在才论死?”朱翊钧不明所以的问道,按照大明兴文匽武的烈度,这三个武将,隆庆二年犯的错,居然被收押到了现在?

    王崇古沉默了片刻说道:“陛下,现在可以杀了。”

    “以前为何不能杀?”朱翊钧仍然不甘心的追问道。

    “陛下,别问了,别问了。”王崇古仍然坚持不肯说。

    “究竟为何?大司寇为何忌讳莫深?”朱翊钧继续追问,他今天还真的要问个明白。

    万士和见王崇古死活不肯说,想了想说道:“大司寇这有什么不能讲的,文华殿内,不就是议事的吗?这三人都托庇于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而王世贞,号称复古七子之首,主盟文坛魁首罢了。”

    朱翊钧听懂了,不住的点头说道:“原来是姑息啊。”

    “王世贞不是郧阳督抚吗?他主盟文坛?好大的名号啊,先生都不敢号称主盟文坛。”

    复古七子之首,这个名头朱翊钧非常不喜欢,复古崇古蔚然成风,连高拱都不赞成这种做法。

    “张宏,你找找王世贞去年上的地震疏,朕对那本印象深刻。”朱翊钧对王世贞的印象不深,唯独记得有这么一本奏疏。

    张宏很快就把奏疏找了出来,朱翊钧看了半天,眉头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enzhendebuwuzhengye/read/97/111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