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269章 再造一个盛世帝国 (2/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环境确实占据了一些优势,渐渐的,德阳城也就成了整个大明王廷的第三大城。

    当然,说是大明王廷的第三大城,其实也就和泾阳差不多,只不过是草原上少见城池才有这样的错觉罢了。

    这天,萧钺正在治下巡视,从李承乾任命其为德阳令以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投入到了德阳城的建设中。

    眼瞅着德阳城一天天的繁盛起来,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毫不夸张的说一句,德阳城之所以有此成就,和他是密不可分的。

    当初为了振兴德阳城,他也是绞尽了脑汁。

    农业行不通,不说误了农时,就算没误农时,草原人的习性也断然不会给你老老实实种地。

    畜牧业也不合适,连年的雪灾早就将草原上的畜牧业摧毁到了极致,除非有大量的投入,否则没个三五年,很难回到当年的那个水平。

    最终,他将目光盯向了商业。

    他看重的是往返于大唐和日月山的商队,几乎每天都有商队从他德阳城经过,既然如此,为何他不从这些人身上找补一二?

    于是,他在城里修建了大量的客栈,酒楼甚至商铺。

    草原人还没有养成聚城而居的习惯,所以说,城里的这些房子,也没什么人住。

    所以,城里的房子本来就略显空荡,而他改建成客栈、酒楼、商铺后,往返于大唐和日月山的那些商队也开始慢慢习惯了这里有个落脚点。

    人流量也渐渐开始多了起来。

    而一些精明的商人,也开始意识到,这个小城其实也有利可图,于是纷纷去县衙打听街上的商铺。

    也就这样,慢慢的,德阳城才能在短短时间,有了今日的繁华。

    各式各样的商铺,也逐渐出现在了县城之中。

    而周边的那些牧民也渐渐发现,他们生活中需要的一些东西,都可以来城里采买,而他们的牛羊,也可以在这里出售。

    在这样良性循环的发展之中,德阳也就成了大明王廷的第三大城。

    看着城里人流如织,萧钺很是欣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诚不欺我。”恰在这时,萧钺听到一汤饼铺有人感慨了一声,一听这调调,便知是一读书人,扭过头一看,此人七老八十,俨然是半截身子埋进了黄土堆。

    “老丈此言差矣。”萧钺说完,就走进了汤饼铺子,坐于老丈对面。

    大明王廷的桌椅,都是李承乾折腾出来的那些,倒也方便。

    老丈闻言,笑道:“小郎君可有高见?”

    “逐利而来,随利而去,本就无可厚非。”萧钺说道,“如牧民逐水草而居,又如农户逐农时而耕,谁不是为了利?不偷不抢,用劳动换取报酬,何来高低贵贱之分?”

    他如今在德阳城推崇的是商业,收的是商税,自然不能让人贬低商户。

    开了这个头,谁还愿意来德阳城经商?

    “小郎君倒是善辩。”老丈笑道,“可牧民逐水草而居可产牛羊、农户逐农时而耕可产粮食,商人逐利而来,可产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贞观无太子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henguanwutaizi/read/97/91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