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几乎热泪盈眶。
中州战区,不,是委员会,是委员长,在他们最绝望的时候伸出了手,给予了他们走出危局的唯一希望!
这趟中州之行,对他们而言,不是合作,是救命!是给予了东方战区上下千万军民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
三架运-20B,承载着三位心境各异却同样对未来重燃信心的战区领导人,在蓝天之上划出三道坚定的航迹,分别飞向南方、西方和东方。
引擎的轰鸣,仿佛奏响了一曲新时代协作与希望的序曲,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承诺和援助,更是一个强大核心所带来的、久违的底气与方向。
而随着三大战区代表团抵达各自战区,有关于末世周邦紧急军事委员会成立的消息,立刻如同飓风一般,几乎刮遍了周邦六分之四的聚集地!
.....
东方战区未来首府 – “临安聚集地”
末世之下,曾经的繁华都市杭城,如同其他大都会一样,早已沦为变异体和尸潮盘踞的死亡禁区。
东方战区在决定战略转移、重返大陆后,经过周密勘察,最终选择了杭城西北部,此地毗邻径山、南湖,并背靠部分未完全开发的丘陵地带区域。
选择这里能够避开杭州主城区等高密度人口区,开发难度相对较低、且有自然屏障(丘陵、水域)的区域,初期防御压力较小。
同时靠近南湖以及苕溪(可作为初期水源和防御缓冲),拥有相对稳定的淡水供应,周边丘陵提供了天然的制高点和部分掩护。
整个基地位于杭长高速及未来可能打通的传统交通线附近,便于未来与内陆联系,且有足够的平坦地块进行大规模扩建。
目前,“临安聚集地”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远未达到规划中容纳500万人的宏伟蓝图。
当前实际容纳人口约50万,主要由先期转移的军队、技术人员、政府人员及其家属,以及部分沿途收容的精壮幸存者构成。
整个聚集地呈现出一种 “大工地”与“军事要塞”结合的独特面貌:
核心区位于一处地势略高的丘陵地带,利用清理出的原有建筑和新建的预制板结构,搭建起了战区临时指挥部、通讯中心、医疗站和核心仓储区。
外围已经树立起了第一道由沙袋、铁丝网和预制混凝土板构成的简易防线,并设置了重机枪阵地和迫击炮位。
生活与生产区在核心区外围平缓地带,大片区域被清理出来。
密密麻麻、整齐划一的行军帐篷和由回收材料(广告牌、集装箱、建筑废料)拼凑而成的简陋棚屋构成了主要的居住区。
规划中的永久性住宅(主要以预制混凝土板房为主)才刚刚打下地基,起重机和高耸的脚手架是这里最常见的景观。
有限的空地被开辟为无土栽培农场和露天工坊,冒着黑烟的柴油发电机是主要的电力来源。
前期防御工事是一道围绕核心区域的夯土墙体混合着粗木栅栏,目前只完成了不到五分之一的长度。
更多的防御依赖于外围布置的雷区、巡逻队以及利用地形设置的观察哨。
整个聚集地更像一个巨大的、尚未完工的军营,秩序井然但条件艰苦。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