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他耐心地嘱咐着。
一个中年男人,拿着药方,脸上带着疑虑。
“张神医,您这药,真能治好吗?”
“我邻居,去医院打了一针那个什么‘神谕一号’,半个小时就好了。”
“您这药,得喝七天?”
张济民抬起头,看着他。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调理根本,扶正祛邪。”
“快,不一定就是好。”
男人点点头,又摇摇头。
他拿着药方,将信将疑地走了。
张济民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他知道,人心已经乱了。
在“高效”和“奇迹”面前,传承千年的道理,显得那么苍白。
深夜,医馆后院的药房里。
灯火通明。
张济民和他的几个徒弟,围着一张桌子。
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古代医书和现代的病毒学资料。
“师父,这种病邪,前所未见。”
大徒弟说。
“它潜伏在人体经络的细微之处,常规的方剂,很难触及。”
“我试了几种驱寒解毒的方子,效果都不理想。”
张济民点点头。
他的脸上,满是疲惫。
这几天,他几乎没有合过眼。
他翻看着一本泛黄的古籍。
“邪入骨髓,非猛药不能攻之。”
“但患者体虚,猛药又恐伤及其本元。”
“这,就是两难之处。”
就在这时,一个小徒弟拿着手机,匆匆跑了进来。
“师父,您快看!”
他把手机递给张济民。
手机屏幕上,是一篇刚刚发布的新闻稿。
标题是:“国医圣手束手无策,传统医学面临世纪难题。”
文章里,详细描述了张济民医馆的“门庭冷落”,和他开出的药方“疗效缓慢”。
然后,用大量的篇幅,对比了普罗米修斯公司的“神谕一号”是如何的高效和神奇。
文章的最后,还配上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安德森博士自信的微笑。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