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需要不断进取,不断挫折甚至是不断前仆后继地死亡才行。
这样才算是活过一场。
李聃并不反驳尔达的话,他也是为数不多保持老年样貌的永生者,虽是老态,但鹤发童颜:
“道是世界运行的规则,我并不排斥人定胜天的意志。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补有余而损不足。这并非宣扬消极对待世界,而是以平衡天地和人之间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内心无损,小乐即安。”
即天地自然减少多余的东西,补足缺少的东西用来实现平衡。
而人类则会让多余的东西更多,不足的东西更少。
“我以前听尼欧斯讲的什么资本、马太效益,都是一样的道理。”
李聃感慨道:“一想到以后缺损的人日子活得更差、富足的人蒸蒸日上,平衡就不复存在,苦难因此而生。”
苦难的确可以磨砺人,但苦难就是苦难,不必过多崇尚。
尔达闻言,也是大笑起来:
“也用我男人的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见不得懒汉。”
李聃摇头道:“并非懒汉,只是在他诞生的时候,生活就已经将其压制。”
两人无视了走进屋内的雅典娜,将目光看向湿婆。
这位永生者是目前还在进行社会实验试图构建文明的伙伴之一,其他人已经放弃插手人类文明的发展。
他生得一个还算不错的样貌,皮肤稍微有些褐色,头发盘起来高高耸起。
他开口道:
“这个世界需要开拓进取的人,否则就不能进步。”
尔达满意点头,又听见湿婆话锋一转:
“也需要更多安于所处的环境,为社会进步积蓄生产的人。”
李聃听到前面一句,正要摸胡子,又觉得后面这一句不太对劲。
什么叫“积蓄生产?”
我生产的,不是我的?
见两人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之后,湿婆自信开口:
“我把人按照各自的品行和才能划分好社会职能,不就行了。搞发明研究的去搞发明,种地的去种地,负责管理的去管理。尼欧斯不是总说基因可以遗传吗?只要调控得当,大家各司其职,社会就能飞快进步。”
“唉,你们怎么脸都黑了?”
尔达咬着牙问道:“你是不是已经把你这一套,告诉那里的人了?”
湿婆认真点头,正色道:
“目前还在初步探索,但是人类的聪慧果然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事物,他们自己就摸索出来不同的分工,我离开的时候,他们连名字都想好了,还有专门向我感谢供奉的人呢。”
李聃苦笑道:“我猜,那叫阶层。”
湿婆的方法仅限于小规模人群使用,一旦扩散到大量人群之中,会发生的灾难让尔达和李聃都有些忍不住要给他两拳。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