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我们也希望‘研究’一下这种技术背后的原理。”
她的话语中,透露着与新美国关系密切的军用科技对这项技术的渴望。
洛加吉亚沉吟片刻。
割让利益固然肉痛,但与获得操控黑墙技术的可能性相比,似乎又可以接受。
而且,借助新美国的力量确实能更快稳定局势。
“……可以,我们同意合作。”
几乎就在与新美国的通讯结束后不久,另一通通讯接了进来,来自网络监察。
网监的代表同样开门见山,表达了他们对这次利用黑墙进行广播事件的极度关切,并希望生物科技能够提供他们所掌握的一切线索,配合网监追查这名黑客。
“黑墙是我们参与建设并维护的最终防线,任何对其的滥用都是对全人类的威胁。”网监代表的语气带着一种技术维护者的“正义感”。
然而,刚刚与新美国达成秘密协议的洛加吉亚,几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网监的合作请求。
“感谢网监的关注,但这是我们生物科技的内部事务,我们有自己的网络安全团队负责处理。
目前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确凿证据表明此事与黑墙的漏洞有关,或许只是某种我们尚未知晓的新型病毒。
如果有进一步发现,我们会按程序通报相关机构。”
开什么玩笑,网监想要的是“修复漏洞”和“抓捕黑客”,而生物科技和新美国想要的,是“掌控技术”。
目标截然不同,怎么可能合作?
让网监插手,只会增加变数,甚至可能让他们最终销毁或者独占这项技术。
被干脆利落拒绝的网监代表,在全息影像中皱紧了眉头。
他感受到了生物科技的隐瞒,但也无可奈何。
网监虽然特殊,但并无强制跨国企业合作的权力。
他们只能暗地里加大自己的力量,试图独自找出那个胆大包天、竟敢玩弄黑墙的幽灵。
——
废镇工坊内,陈瑜通过多个渠道,冷静地观察着外界因他随手布下的棋子而掀起的波澜。
他看到了生物科技股价的暴跌,看到了网络上汹涌的民意,也通过一些隐秘的监听手段,大致了解了生物科技内部会议的紧张氛围、新美国的趁火打劫以及网监的焦急与无奈。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生物科技的应对,乏善可陈,无非是商业巨头常用的公关伎俩和甩锅策略。
新美国的介入,暴露了其背后军用科技对尖端武力,尤其是网络层面绝对控制权的渴望。
网监的反应,则更像是一个恪尽职守的“管理员”,急于修复系统中出现的致命BUG。
“反应迅速,但手段依旧局限于固有的框架内。”陈瑜评价道,“试图用所谓的规则,来应对新层面的挑战。”
他对生物科技的命运并不关心,对萨沙的“复仇”是否完美达成也无所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