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镇工坊地下,屏蔽实验区内,维度传送仪的低鸣刚刚平息,上一轮关于能量谐振的数据分析正在后台自动运行。一段短暂的等待间隙,陈瑜的思维核心中掠过一丝近乎“闲暇”的波动。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全息界面上某个代表夜之城网络活跃度的数据流,一个念头自然而然地浮现——那个名为“生物科技”的实体,似乎掌握着这个世界相当部分的生物技术。
“或许,可以看看他们究竟收藏了些什么。”这并非深思熟虑的战略行动,更像是一位学者在休息时,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未知领域的书籍翻阅,带着一丝纯粹的好奇。
基于先前对黑墙协议的解析成果,构造一个用于潜入的数据探针对他而言已是轻车熟路。他随意地设定了几个大致方向——遗传操作、神经接口、药理研究——作为检索关键词,并未指望能发现什么惊世骇俗之物。
“注入开始。”他平淡地下达指令。
那道伪装成黑墙内部指令的数据流,如同无形的幽灵,凭借着至高的“身份”,闲庭信步般穿过了生物科技引以为傲的层层防火墙。那些针对外部入侵的致命 ICE,在面对这拥有内部最高权限特征的信号时,温顺地选择了放行,仅在日志上留下了无关紧要的记录。
甚至在面对最后那道需要生物特征与动态密码的双重认证屏障时,探针也仅仅是模拟了一个“黑墙紧急审计”的指令,那扇坚不可摧的大门便应声而开,仿佛在为真正的管理员让路。
海量的数据被无声无息地复制、传输回来。陈瑜开始浏览这些不请自来的“赠礼”。
他的猩红光学镜头扫过“醇二”小麦的基因序列图谱,数据处理速度明显加快了几分。
“……高效的生物质燃料转化途径,设计思路清晰。其能量密度与合成特性,经过适当提炼与仪式净化,或可作为基础合成钷素的替代原料,有效缓解部分世界能源短缺。”然而,他的评价随即转为冷峻,“但大规模单一化种植此等经济作物,必然挤占原生粮食作物的生存空间,长远来看,将导致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粮食供应链脆弱。短视。”
当看到克隆动物的神经控制中枢设计图,以及旁边标注着“绝密”的克隆人实验档案时,他发出一声清晰的、带着金属摩擦感的嗤笑。
“拙劣的模仿……试图以流水线方式复刻生命,却连灵魂的微光都无法触及,造出的不过是会动的肉块。至于这神经控制中枢……”他评估着那强制性的神经覆盖技术,“技术尚显稚嫩,控制方式过于直接,缺乏精细的调制回路,对载体损耗必然巨大。
不过,追求对生物单元的绝对控制力,这个方向本身……有其价值,有进步空间。”
至于那些被刻意隐瞒的止疼药临床试验数据,引来了他冰冷的评判:“技术本身或许能精准定位痛觉神经,但其本身的副作用凸显出他们的稚嫩与不成熟。
不过……这种针对特定神经递质的强效抑制机制,其作用原理倒是有些……意思。或许能作为某种镇静气雾的基础模板,用于非致命区域管控。”
他快速将数据分类归档。
醇二小麦的技术被标记为“潜在价值-能源”,神经控制中枢被标记为“观察-可借鉴思路”。
他快速地将这些数据分门别类,存入知识库的某个非优先分区。
这些技术在他眼中,大多显得原始而缺乏深度,像是孩童用粗糙的工具拼凑出的玩意。
然而,在这份粗糙之中,偶尔也能看到一两点闪光的、颇具实用性的“创意”,比如那神经控制中枢的绝对服从性,以及克隆技术快速量产生物质载体的潜力,尽管实现方式在他看来简陋不堪。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