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坂的白鲸号航母战斗群继续在夜之城的外海游弋,保持着明显的军事压力。
不过,战场的实际演变并未朝着荒坂预期的方向发展。
在废镇方向,高山慎太郎指挥的装甲部队始终无法突破能量护盾的防御,反而在持续的消耗战中损失了大量兵力和装备。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其他战区的消息接连传来,使荒坂陷入了多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东南亚地区的形势变化尤为显著。
康陶中国总部在清除了北美分部带来的内部干扰后,开始全力投入军事行动。
得益于与陈瑜建立的联系,康陶部队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在胡志明市和曼谷的城区街道上,康陶出动了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
这些部队配备了先进的智能武器系统,在实战中展现出优异的火力控制和战场协同能力。
康陶的空中力量频繁出动,有步骤地摧毁了荒坂的通信枢纽和能源设施。
地面部队则依靠性能提升的单兵装备和改良的战术配合,逐个清理荒坂设立的据点。
这些军事行动精准打击了荒坂在东南亚的核心利益。
该地区的芯片制造工厂和生物资源采集点接连遭到破坏,生产活动被迫中断。
荒坂董事会不断收到来自东南亚的紧急战报,这个历来为荒坂提供重要收入来源的地区,正面临着被彻底瓦解的风险。
与此同时,新美国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一战略态势的变化。
迈尔斯总统和她的军事顾问团队认为这是一个有利时机,开始积极调兵遣将。
新美国不仅向西海岸其他区域发出了政治呼吁,还加紧部署部队,试图趁荒坂东西两线受压之际,进一步推进其统一计划。
现在的荒坂确实陷入了战略困境。
其在夜之城前线的部队受挫于坚固的防御体系,而在东南亚的产业基地又遭到康陶的步步紧逼。
这种两面受敌的态势正在持续消耗着荒坂的战略资源,影响着整体的战略布局。
两面受敌的困境让荒坂本就因前线失利而紧绷的战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东京的荒坂高层不得不疲于应付,左支右拙。
就在荒坂高层疲于应付东西两线战事时,新美国正密切关注着这一战略窗口。
华盛顿特区,白宫战情室内,罗莎琳德·迈尔斯总统站在巨大的电子地图前。
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夜之城周边的战况推演,以及康陶在东南亚发起的攻势动态。
她双手撑在控制台边缘,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闪烁的光点。
“时机成熟了。”迈尔斯的声音打破了战情室的寂静,“荒坂的注意力被分散,军事力量被牵制在各个战场。这是历史给予新美国的机会,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完成统一大业的契机。”
三天后,迈尔斯的专机降落在夜之城的军用科技控制区。
她没有前往地下指挥中心,而是直接登上市政厅前临时搭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