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命令下达,白鲸号及其护卫舰队的武器库顿时进入高速运转状态。
巨大的“天照”定向能炮组件被工程吊臂缓缓吊起,精准装载到等候多时的重型运输浮空艇上。
数米长的“建御雷”电磁炮弹丸从深层弹药库中升起,在磁力导轨的引导下滑入装填位。
造型流线而复杂的“须佐之男”重力场发生器在测试平台上发出低沉的嗡鸣,各项参数在监控屏上快速跳动。
与此同时,荒坂海滨基地的起飞平台上,密集的运兵浮空艇编队接连升空。
这些飞行器满载着涂装统一的荒坂动力甲士兵,如同迁徙的钢铁蜂群,朝着废镇外围呼啸而去。
在新建立的前哨基地中,工兵部队在动力甲的掩护下全力施工:推土铲平整着崎岖的地面,复合装甲板被迅速组装成掩体,临时指挥中心的通讯天线接连竖起。
整个基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扩张,形成了一道严密的进攻战线。
当这些重型武器系统在前沿阵地完成初步部署时,它们构成的威胁立即显现出来。
“天照”阵列的瞄准镜已经锁定了废镇上空的能量护盾,其高能粒子流足以在护盾表面产生持续的过载效应。
“建御雷”电磁炮的试射弹丸在护盾上激起剧烈的涟漪,显示出惊人的穿透潜力。
而“须佐之男”系统释放的测试性重力波,更是让护盾的整体结构都出现了细微的扭曲。
荒坂的工程师们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最后调试。
一旦这些系统完全上线,它们将形成一个立体的打击网络。
“天照”负责持续消耗护盾能量,“建御雷”进行定点穿透,“须佐之男”则从物理层面瓦解护盾结构。
这种三重打击模式,理论上足以在数小时内击溃任何已知的防御体系。
在废镇内部,传感器网络的警报声此起彼伏。
陈瑜冷静地分析着传来的数据,这些重型武器的能量读数已经达到了危险等级。
即便有能量护盾的保护,若是让荒坂顺利完成所有武器的部署和校准,整个防御体系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荒坂这台战争机器虽然因能量护盾的出现而暂时停滞,但此刻正以更高的效率重新运转。
海面上,白鲸号庞大的舰体如同冰山般沉稳,但其下隐藏的致命武力已经缓缓展露獠牙。
每一个完成部署的重型武器,都像是一把悬在废镇头上的利剑,随时可能斩落。
——
在废镇深处的工坊内,陈瑜通过遍布周边的传感器网络,冷静地注视着荒坂部队的每一个动向。
能量护盾的首次亮相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迫使对方放弃了低效的饱和轰炸,转而采取更值得观察的重型攻坚战术。
当传感器传回那些重型装备的能量特征时,他猩红的光学镜头微微闪动,处理器迅速完成了武器类型识别。
“记录:敌方战术调整确认。放弃制空权打击,转向地面重型攻坚模式。识别到高能粒子武器、电磁动能炮组及疑似重力操控装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