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好说歹说,好好阐述了一番气候原因,又耐着性子给唐永宁解释清楚,唐永宁将信将疑,倒是不那么悲观了。
只不过唐永宁看着林修的表情却有些奇怪,似乎是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一块儿上课,可林修知道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知识。
什么气候,季风,洋流这玩意儿那玩意儿的,听着都让人头大。
虽然唐永宁不懂,可她却非常相信林修,就连磨墨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林修也静下心来开始书写,洋洋洒洒一个时辰,一篇有关于抗雪救灾的策论,在二人的努力之下横空出世。
唐永宁作为这篇策论的第一名读者,惊的实在是有些说不出话来。
叶和正看着这篇策论,更是惊为天人,纳头便拜:“林公子,此篇策论,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为万世抗雪救灾之典范!”
“哪有这么夸张。”
林修笑了笑。
他写这篇策论的目的,仅仅只是想帮助到那些受灾的百姓而已,却不曾想却引发了一连串的效应。
叶和正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番林修那篇策论,下午便开始实施了起来。
再加上叶和正身为状元郎,别看他应对雪灾之时好像跟新兵蛋子似的,可他的手段极为高超。
城中有想趁此机会哄抬物价之人,顿时便被叶和正以雷霆之手段收拾的服服帖帖。
叶和正的手段再加上林修那篇策论的正确引导,可谓是效果拔群!
短短不过三天的时间,县城便恢复了平静,灾后重建有条不紊的开展了起来。
与此同时,其余各府,乃至于青州府下属的其余县城,依旧还必须没有秩序的混乱时期,甚至于还有不少地方爆发了新一轮的农民起义。
虽说在军队的镇压之下,起义军很快就被剿灭,但这些事件对于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景一朝而言,不亚于雪上加霜,火上浇油!
…
自那横渠四句一出,贺长文已然有开山称圣之象,可就在其声势愈演愈烈之际,贺长文却一语道破真相,将横渠四句的真正作者告知大众。
林修之名在无声无息之间,已然传遍了整个京城。
当然,贺长文并未因此受到轻视。
大儒以自身积攒数十年之清誉,为国举荐栋梁之才,真乃国士也!
贺长文此次西行入京的目的,本是为了替林修扬名,目的达成,他便准备回县城。
结果,却被女帝亲自给拦了下来。
女帝对赵兴国的刻意培养,贺长文又哪能不知情?
圣情难却,贺长文只能留下来,留在国子监与沈浩邈交流学问。
“太傅大人,今日的情况可有所好转?”
贺长文沉声问道。
连日的大雪,各地的灾情让二位当代大儒的心情变得异常的沉重。
沈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