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李昭带着小青小红安心的处理红薯藤,这些藤就是关键,他就指望这玩意儿翻身。
他准备等红薯种出来后马上准备大棚环境,一年只种一季还是太慢了太亏了。
一年至少也要两季才行,如此才能在产量上有一定优势,为后续的推广做准备。
“真希望时间快一点,但又希望时间能够慢一点。”
李忠大概是不懂李昭为何这么说,他也不可能懂,不过没关系,李昭也不需要他懂。
好不容易休息两天,天公却不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对老百姓来说,这场小雨是必须的。
都说春雨贵如油,没有种过庄稼的是体会不到这种的。
以龙门村为首的家家户户如今都盼着这场雨,大雨落下,土地滋润。
清理河道的淤泥也终究还是派上了用场,在每家每户的院落中,都有一块专门清理干净的空地,用石块堆砌成的长方形区域。
这是用来育稻种的。
稻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就可以撒下去,河道或者池塘之中的淤泥蕴含的营养和养分,是最充足的,足以让稻种在这段时间长大。
在厚重的泥浆中,稻谷的苗经过了雨水的滋润,变得更加有生机与活力。
在秧苗生长的这段时间需要定时浇水,次数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现在大家都要做工,是不可能每天定时回来浇水的,而村里的孩童就领到了他们的第二个任务,定期给秧苗浇水。
别看现在村里的孩子都比较小,但他们懂事成熟的早,小小年纪就会帮助家里分担事情了。
李昭将这件事具体化了,只要他们帮助大家给秧苗浇水,就可以领取工钱。
钱虽不多,但却有意义,村里的孩子也能培养团队精神。
像丫丫这种自然是不会参与的,因为她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不能算是小孩子了。
女孩子十三四岁就已经可以出嫁了。
丫丫尽管才十岁,但在他们眼里已经算是“小大人”了。
赵静茹和丫丫将淤泥提回家,她过年并没有回去,在李昭的帮助下,顺利在龙阳乡开设了第一家店。
店铺主要是做新式糕点的,李昭并没有让赵静茹抛弃自己本来的优势,新式面点和中式面点各有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做生意的王道。
赵静茹其实没多少信心,但当她的新品出来后,效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就单单蛋糕来说,在后时代不要太普通。
可在这个时代却相当于小王炸。
不同于一般的面食,蛋糕口感更加的酥软,带着一股淡淡的甜味,对于很多都没有尝试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道新鲜的美食。
赵静茹的第一家店算是有惊无险的开起来了。
喜好这种美食的人不多,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或者他们的亲眷,他们往往是一买就买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