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齿轮的问题。“
沙哑的声音从钟楼控制室传来。
老周扶着门框站在阴影里,手里攥着块擦铜油布,指节青得像老树根。
他走向墙上的齿轮组,布满老茧的手指抚过最上层的黄铜齿轮,在某个凹痕处停住:“1985年6月17日,我和建国修这钟。
他们说......开个玩笑。“油布掉在地上,“把安全绳卡扣拔了,想吓他。
可钟声正好响到第十三下,他还没反应过来......“
沈默的呼吸顿住。
老钟楼的机械钟从1点到12点报时,理论上没有第十三声。
他凑近齿轮凹痕,用放大镜观察:“这里本该在13:13:07卡顿0.7秒,是设计缺陷。“
“那天它倒转了。“老周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像被人拽回去,齿轮咬着齿轮,咔嗒咔嗒往回走。
建国掉下去时,我听见钟在喊——“他松开手,喉结滚动,“喊他的名字。“
林医生的白大褂下摆扫过控制室的旧地板时,沈默正用棉签采集齿轮上的铜锈。
神经学家把平板递过来,脑电监测图上,所有进入钟楼半径50米的人,θ波里都跳动着0.7Hz的调制信号:“这是'预期延迟'模式。
他们在等一个永远不会来的'第十三声'。“
沈默的手指在平板上划过波形图。
邮筒事件里,母亲的信制造了“等待投递“的闭环;此刻,老周的回忆、小林的记录本、受害者的证词,像解剖台上的器官般在他脑海里重组。“残响不是停时间。“他突然说,“是把我们塞进死者坠落前那13秒的'心理时间',重复体验'即将发生'的恐惧。
这种延迟感被投射到现实,就成了动作滞后。“
苏晚萤的指尖轻轻叩了叩平板:“所以钟楼指针停在13分,是因为死者最后看到的时间就是13:13?“
“需要验证。“沈默看了眼腕表,13:10,“今晚13:12,带高速摄像机上钟楼。“
月光爬上钟顶时,沈默架好摄像机。
苏晚萤抱着保温桶站在他身后,薄荷味的姜茶混着铁锈味钻进鼻腔。
13:12:59,他按下录制键。
指针划过13:13:00的瞬间,取景器里的分针突然颤了颤——不是机械倒转,而是肉眼可见的0.7秒视觉回退。
沈默的呼吸卡在喉咙里,直到分针重新向前移动。
他摸出录音笔贴在钟体上,录下一段寂静。
回放时,频谱分析图上赫然出现与θ波共振峰完全重合的波形。
“不是钟坏了。“他关掉设备,声音轻得像怕惊醒什么,“是我们被塞进了一段'未完成的仪式'。
要打破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