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复诊,却发生了意外。
当苏晚萤收起血压计时,小舟突然伸出双手,紧紧抓住了她的手腕。
他的力气大得惊人,眼中满是焦急。
他将她拉到一旁的沙盘前,用手指在细腻的白沙上,飞快地画出一个建筑的轮廓——那是一座带有巨大钟面的西式钟楼。
画完,他又急切地指向自己的耳朵,用力地摇着头,嘴里发出模糊的“啊啊”声。
他不再听见了。有什么东西,替他“听”见了。
苏晚萤的心脏猛地一缩。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城市旧地图,与那张“七角星”蛛网图进行比对。
很快,她找到了答案。
那座钟楼,正位于城市老法院的顶端,是整个“七角星”阵列中,缺失的最后一角。
资料显示,那里曾是阵列的核心点,却因五十年代初的一次施工中断,未能建成完整的地基,导致节点失效。
没有片刻犹豫,苏晚萤立刻驱车前往。
老法院早已搬迁,钟楼被铁栅栏封锁,谢绝参观。
她绕到建筑后方,借着一棵老槐树的掩护,敏捷地翻墙而入,幽灵般潜入了那座积满灰尘的钟楼。
夹层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纸张和灰烬混合的味道。
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她找到了一个被撬开的铁皮文件柜,里面散落着一堆烧焦的档案残页。
大部分已经碳化,一触即碎。
她耐心地用镊子一片片翻检,终于,在一堆灰烬的底层,她发现了一张被压在下面、奇迹般只烧毁了边缘的完整文件。
文件标题的铅印字迹,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
“关于设立终语铃监管委员会的提案(草案)”。
签署日期是1954年,而最下方的署名单位,更是让她如坠冰窟——市民政局超常事务协调科。
这个在任何公开资料里都查不到的机构,真实存在过。
当天深夜,苏晚萤伪装成文献修复专业的志愿者,用一套伪造的介绍信和以假乱真的工作证,潜入了防卫森严的市政档案馆深层库房。
她申请查阅建国初期民政系统的原始卷宗,理由是研究当年的火灾事故社会救济档案。
冰冷的库房里,只有她翻动纸页的沙沙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她逐页翻检着那些泛黄脆弱的故纸堆,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整整三天,她几乎不眠不休。
终于,在一份1954年红砖楼仓库区特大火灾事故的汇总报告附录里,她找到了那根刺破所有迷雾的毒针。
那是一份不起眼的内部传阅备忘录,标题为“关于组建‘执念疏导小组’的初步构想”。
内容简短,却字字惊心。
报告指出,为应对火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