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上笔记本电脑后,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条微弱但极有规律的波形。
数据显示,冷柜内的尸体,其胸腔正以每三十七秒一次的频率,产生着极其微弱的扩张。
那是一种超越了生死界限的、恐怖的假性呼吸。
小舟将传感器捕捉到的振动波形转化为音频。
起初,耳机里只有一片沙哑的噪音,但当他将音频进行倒放和降噪处理后,一段清晰的录音浮现出来——那是焚化炉工作时的轰鸣声。
而在轰鸣的间隙,夹杂着一个几乎无法分辨的、如同梦呓般的低语。
经过数十次解码放大,那句低语终于显现出它的真面目:“烧了……也活着……”
小舟浑身冰凉。
他想起沈默留下的工作日志,立刻翻到最后一页。
在页脚,有一句潦草的、仿佛在极度惊恐中写下的备注:“有些真相,只有在被消灭时才会真正诞生。”
苏晚萤没有停下脚步。
那个关于执念与火焰的理论,还需要最后一个闭环证据。
她驱车重返了那家早已废弃的社区诊所,直奔后院那个堆满杂物的快递站锅炉房。
在角落里,她找到了一台布满灰尘的老旧碎纸机。
机器的外壳上,用油漆刻着一行小字:“市心理卫生中心资产”。
她的心跳开始加速。
清理积满污垢的残渣槽时,她的指尖触到了一些未被完全粉碎的硬质纸屑。
她将这些碎片倒在白布上,用镊子一点点地拼接。
半小时后,一张残缺不全的单据呈现在她面前。
那是林秋棠病历的财务结算单,而在费用明细的最后一栏,一笔刺眼的款项被特别标注了出来:“特殊处理费——焚毁级。”
焚毁级!
苏晚萤将这些珍贵的纸屑带回实验室,放入一台高温烘箱,模拟焚烧过程。
她将温度设定在420摄氏度,那是大多数有机物彻底碳化的临界点。
透过观察窗,她看到纸屑的边缘开始焦黑、卷曲。
就在纸片即将化为灰烬的那一刻,异变陡生。
在高温的灼烧下,残片的边缘突然浮现出幽灵般的荧光字迹,清晰无比:“执行人:D38,见证人:无。”
D38。杜志远。
苏晚萤的瞳孔骤然收缩。
她终于明白了。
杜志远不仅是签署沉默令的人,他甚至亲临现场,监督了最关键证据的销毁过程。
而那句“见证人:无”,看似在撇清关系,实际上却是最大的破绽。
它无声地宣告着:所有在场的人,都选择了沉默,都成为了帮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