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7/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德说: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你只要一个念头差错就投胎,「我再来一次」,没有机会,你这一个念头一动,就也等于是感应道交,跟欲界感应道交,没有机会让你去考虑,也没有第二次的,失败就失败。

    所以这个「决定心」也是不容易。所以我们平常就必须要预防、抉择,你告诉自己:欲界是苦恼的,不但是三恶道的是苦,诸天也是苦。为什么呢?无常即苦,无常败坏,做一场美梦。结果呢?掉下来重新开始,辛苦了几十年,吃了一个糖果,很甜,吃完什么都没有了,对不对?就像印光大师说的,你念佛人得到一个天的果报,得到一个国王果报, 就是这个摩尼宝珠换糖果吃这种境界嘛。你得到摩尼宝珠,你要什么有什么嘛,对不对?你往生极乐世界,在那个地方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在那一期的生命,决定成佛。成佛以后,你有无上菩提,当然就是大自在,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你那个功德力,自受用是常乐我净;他受用呢,到十方法界里面去现身,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一个众生跟你有缘,你现什么身都好,应以何身得度,而现何身说法,令其解脱。这个无上菩提就像摩尼宝珠,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它是恒常相续的。

    所以我们内心当中,一定要事先准备的抉择,诸天它是无常的,这种快乐是无常的,不是我们的归依处,所以我们应该对于人王、天王、乃至于这种大法师的境界,「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这个地方要注意,这个才是所谓的信愿具足,我们讲信愿具足就是这样子的,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

    第三段「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

    所以这个地方信愿决定,我们一念决定的信愿行,才能够感佛,佛的大悲愿力,才能够摄受我们,「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到极乐世界往生九品,就永远的离开了三界业力的轮回。这个地方就说出了信愿具足的一个量,就是这个决定的量。

    这个地方印祖讲这个信愿,它是智慧相应的一种抉择,我们透过对于佛陀圣言量的思惟,把我们内心的颠倒给拔除,我们总认为五欲是快乐的,诸天的五欲是快乐的,我们要用无常观来破它。这个就是所谓的决定心,要发起决定的往生的心。

    好, 我们再看:

    丁二、执持名号。分二:初、静中修。二、历缘对境修。

    戊一、静中修。分三:初、正示念佛方法。二、善识对除障;三、回向。

    先讲念佛的方法,再讲到念佛的时候,有障碍怎么对治,最后再讲回向的方法。看第一个,今初,正示念佛方法,好,请合掌。

    己一、正示念佛方法

    【一】知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徧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法门,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 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

    — 复杨炜章书 —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念佛, 一个摄心的方法怎么栽培?怎么能够执持名号到一心不乱?就是栽培念力。先看

    第一段「知汝不知净土之宗旨,当依『一函徧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

    「汝」就是这个居士,这个居士他问印祖。印祖说:你不知道净土修行的方法,你应该依止 「一函徧复」。印祖因为后来慢慢出名,很多人写信问他问题,有关净土的问题,他就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印光法师文钞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nguangfashiwenchao/read/97/1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