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2/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凡夫能够依止这个因地而修行,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就着净土缘起的事相,可以说是修因证果。不过修因证果,我们看《阿弥陀经》的结构,或者《无量寿经》的结构,特别是《阿弥陀经》的结构,佛陀在介绍这个因果,祂是先介绍果报功德,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广泛的介绍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的妙,然后再介绍怎么能够往生--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所以说缘起的事相是先介绍净土的果,再介绍净土的因,这个叫做缘起的事。

    什么是缘起的理呢?就是前面的法界是无差成差,这个地方是差即无差。就把一切的十法界的染净因果,汇到一种无差别的境界。这个无差别的境界,各种宗派的说法不同。我根据天台宗的说法说,万法唯是一心,蕅益大师就是根据天台宗,就在我们建立信心,信事以后,他又讲出一个信理,就是说,相信十万亿佛土,不离开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就是说,没错!从现象上来说我是一个生死凡夫,阿弥陀佛的国土,是非常清净庄严,而且距离我十万亿国土这么的遥远,但是要是从我们这一念清净心的本体来观察呢,它不离开我这一念清净心之外。

    净土宗有一个祖师,十祖截流大师,他讲出一句话说:

    「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剎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

    ——截流大师

    就是说,我们要从因果来观察,我们是一个没有资粮的人,业障深重,我们过去没有积功累德,没有忏悔业障,所以业障深重,我们的果报是非常的不好。弥陀是什么境界呢,万德庄严,祂过去有清净的功德力,我们感觉到我们跟弥陀的距离是相当遥远!我们怎么能够敢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这件事怎么敢呢?但是弥陀是我心中的佛,我是弥陀心中的众生。换句话说,要以理性来观察,我们这一念的明了心性,跟弥陀的明了心性是无差别的,是无差别的。换句话说呢,你在佛堂里面,你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阿弥陀佛当下就知道这件事!祂的大悲心就跟你这一念佛号感应道交,凭什么呢?凭的就是体性的无差别。

    所以我们不但是要了解这个缘起的事相,你了解这个理论,你能够把你这个凡夫的这一念心跟阿弥陀佛的心,距离给缩短,对你自己往生极乐世界,你有很大的信心,相信十万亿佛土不离我现前一念心性,以心性本无外故。截流大师讲出这句话出来,这是要我们相信,从我们的清净心来观察,我们跟弥陀是无差别相的,所以自然感应道交。这个大家要体会体会,就是从理性的思想。这个就是净土三经的主要内容,讲到事相跟理论。

    【其余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

    其它有很多的大乘经典,日本的学者统计,在《大正藏》里面,讲到净土的经论有两百四十多本,可见得这个净土的经论,在大乘是相当重视的,这些都是「咸皆带说净土」,就是兼带的介绍净土,不是专门,但是也提到极乐世界的存在,有这种事情。这是第一段,印祖先把我们净土法门的传承介绍出来,一开始是有佛的传承,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谈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佛陀很认真而清楚的标出:极乐世界正报的弥陀跟依报的极乐世界,使令我们知道这个法门是有清净的传承,有它的真实性。这是第一段,这是一个总标。这以下就详细的把这个传承的内容加以解释,我们再看

    第二段:

    【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徧参知识,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在整个净土教理的传承当中,最初的传承就是《华严经》,这个《华严经》,我们把经题简单的解释一下。《华严经》的内容是一乘的因果,一佛乘的因果,这一乘的因果在经题有表现出来。这个「华」是表示什么呢?表示万善的因华,就是菩萨的六波罗蜜开出来的就是万善,这个是一佛乘的因。这个「严」指的是万德的佛果,万德的佛果是约一佛乘的果,换句话说,这个《华严经》就是讲什么呢,讲以万善的因华来庄严万德的佛果,就是介绍菩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印光法师文钞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nguangfashiwenchao/read/97/1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