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是一个恐怖的心情。
怎么说呢?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凡夫的心,平常所住的境界,就是财色名食睡。我的财富,我要赚很多钱;我的眷属有妻子、儿女的眷属;你的声名,你要做总经理、董事长,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这一念心,就是住在这种境界上,一生就是为这些努力奔波。平常一天一天过去,也没什么特别感觉。但临命终的时候,这些完全要破坏,内心当中就恐惧。就好像我们人住在这个大地,大地是我们的依止处,这个大地要崩裂,我们就恐惧,要失掉这些境界,恐惧。
第二个、忧虑。
我们对未来的生命的前途,前途茫茫,不知道下辈子要去哪里?这个生命是断灭呢?是相续呢?是要到哪里去呢?内心不安,忧虑。
当然也有很多的特殊的情况,《西藏生死书》说,有些人内心当中有恨,想到哪些人平常对他不起,一生当中,对他有种种的不合理的行为。临命终的时候,他心中的恨会出现,这个也是很危险的。他有罪业,他有内疚,这个都要引导他发露出来。就是他的心情有各式各样的。
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为他灭恶、生善呢?
这个《西藏生死书》提出了两大点:
第一点,你要为他开导安慰之前,你要先修慈悲观。
就是说,我们一般的心情,如果我们看到亡者,我们凡夫的心情呢我的生命要离苦得乐,至于别人是不是离苦得乐,我们不在乎,这是没有慈悲心,这个不可以。第一个就修慈悲观,就是修七重因果,思惟躺在床上的人,是你最爱的亲人,或者是你的母亲,或者是你最大的恩人,你就这样子思惟,知母、念恩、报恩,他是你的母亲,他曾经以最大的恩惠来照顾你,你应该报答他的恩,这七重因果。
或者是「自他交换」。你观想躺在床上的就是你自己,你现在需要帮助了,你就像帮助自己的心情去帮助别人,这个也可以。
总之你一定要使令你对这个亡者的慈悲心生起来,这才可以,否则你以后的开示,就很难达到效果。因为你今天要帮助亡者,亡者要接受你的帮助,不但是你开示的法语,重要的是,你那个慈悲心要打动他,所以你要在开示之前,先把慈悲心的量生起来,这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正式的开示。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第一个,先了解临终者的身心状况。
问问看这个人平常是不是有学佛?对佛法的信心到什么程度?平常修什么法门?平常造什么善业?造什么恶业?先了解一下。他的个性怎么样?先了解一下。他内心有什么样的执着?都要了解。然后再抉择一个契理契机的法门,应该要先为他忏悔的,先让他发露;应该为他先解开心中的结,先解开心中的结;然后再赞叹净土法门。一定是要把他心中的结先解开,然后再告诉他净土法门的殊胜,先灭恶、再生善,这个就是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不过这个地方要注意,其实临终的助念,我们现在台湾的临终助念,都太晚做。一般人都是到了已经是昏迷状态了,才来找出家人,其实这样子都是不对的。
我们看《西藏生死书》,它那个临终助念,头脑清楚的时候就要做。
这个心理建设,就是医生宣布已经没有救,你的生命还有三个月、一个月,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做心理建设了,不应该等到已经昏迷了,这个都来不及了。
所以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最好是在头脑清楚的时候,他还能够接受我们的引导,越早做越好,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