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殡仪馆。
帝都这边,8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叫做喜丧。
白事得当红事办。
但那也是老规矩了。
现在市区里又不能开流水席,也不能吹吹打打。
所谓的喜丧,最多要求宾客家人都别哭。
今天这位关学曾先生是22年生人,仙逝时已84岁,实实在在算的上喜丧了。
这位关先生是袁先生和刘先生的老朋友。
并且和袁先生一样,都是华夏曲艺牡丹奖,也就是曲艺圈最高奖项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并且若论社会贡献和曲艺界的认可度,甚至比袁先生还略高一些。
因为这位前后两次去过朝鲜战场慰问,还结合山东琴书与徐州琴书的优点,开创了BJ琴书这门艺术。
算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位虽然是以大鼓出名的,这也是他和刘田利先生关系不错的原因,算是同行。
但开蒙却是评书,所以便与评书世家的袁先生关系莫逆。
而评书四大家中的剩下三位,虽然以说书出名,但开蒙却都是大鼓。
曲艺圈尽是这颠倒错乱的事。
这种级别的老爷子发丧,办大事,一般二般的人可来不了。
小狮子他们一家全都到了。
袁田也跟着老头去了。
而老头也特意把张远给捎上,一块去了白事现场。
穿着黑西装,打着黑领带,捧着菊花到场。
张远与袁田一左一右的与老爷子身边,迈步进入会场。
他稍微一瞟,果然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曲协就不用说了。
这位关先生曾当过一任帝都曲协主席,还一直是华夏曲协的理事。
现任曲协主席刘兰芳肯定得来。
马季先生身体很不好,实在来不了。
但他的那些以姜琨,冯拱为首的徒弟们一个没落的都来了。
还有不少张远不认得的曲艺界前辈和领导。
他不认得人家,人家可认得他!
袁先生一进门,关家人便迎了上来。
人一聚团,立即引起了全场注意。
“呦,他怎么也来了!”很快有人认出了张远来。
“来了就来了,他不是影视行的嘛。”
“今天影视行来人也不少,他都不算大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