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里蒂看左右卫士手握腰刀,怒目相视,赶忙伸出右手,露出无名指的一枚戒指,说道:“将军请看,这是君士坦丁王朝,使节戒指,还有西域诸国,通关符节。”
这份通关符节,莫里蒂从怀中掏出,侍卫进献桓温,是一张四方牛皮,虽不认得上面文字,但是大大小小的印信,呈现不同文字。
莫里蒂说汉话虽然拗口,但是大意听得明白,降王李势就在一旁,桓温问道:“降主李势,这些犁犍国人,你可认得?”
“在下知道,这些商贾,确实犁犍国人,自率驼队越过沙漠,因关内战乱不息,便由陇西,往汉中而来,在巴蜀交易丝绸,纳贡营商。”
桓温又仔细端详一番,桓温道:“观其容貌,越看越像羯人,是准其营商,还是按羯兵论处?”
五弟桓冲,年少气盛,作揖道:“当初羯部入中原,也是朝贡纳税,结果怎样,大乱中原,不如处死,以绝后患。”
三弟桓豁道:“五弟所言,太过鲁莽,太后有旨,应以怀柔之策。史书有云,犁犍国,远在海西,在西汉之时,便与中原交易丝绸,由此开丝绸之路,远播汉威。”
军师郝隆道:“可犁犍国人这副容貌,无论走到何处,都会当做羯人,一张惹祸之貌。”
桓豁道:“究其原因,自大晋迁都建康之后,与西域诸国,久无联系,鸿胪寺也被朝廷裁撤,关门度日,没了邦交。乍见胡人,便当做羯胡,仇视相对。如今收复西蜀、汉中,羯部与西域邦国,也当区别相待。”
众人听了,觉得也是,自中原大乱,没了西域音信,几乎丧失了外交,连主管外交鸿胪寺也不复存在。桓温对三弟是格外信服,又说道:“我大晋虽剩半壁江山,但是西域诸国,甚至西海之西,仍旧仰慕,可见二京虽丢,余威犹在。”
“兄长之意......”桓豁问。
“犁犍国使团,万里而来,应令其进京朝贺,拜见天子。如今朝廷又有怀柔之策,就命降主李势,与犁犍国使者一同回京,一来报捷邀功,二来恢复邦交。”
收复西蜀、汉中,桓温命三弟桓豁解送被俘的降主李势、犁犍国使者十余人,乘船东去,返回京师建康。真可谓:
汉由魏晋远名扬,华夏昌盛传氐羌。昔岁漠丘连瀚海,今年巴蜀接荆襄。
功威有际连丝路,德业无崖化狄荒。万里为朋诚可贵,经年驼队路悠长。
捷报飞传,俘获甚多,文武百官一同上朝,朝贺大捷。丞相司马昱奏道:“微臣启奏太后,永和三年五月,伪汉主李势自缚献降。伪汉余部,于汉中臣服。反贼李势,及其宗室李福等十余人,即日押赴京师,等候朝廷问罪。”
褚蒜子道:“平定西蜀、汉中,先帝多年夙愿,既然桓温有此战绩,理当封赏有功之臣。”
丞相司马昱道:“桓温收复西蜀,功勋卓著,可封豫章郡公、征西大将军。”
庾希奏道:“太后此事,万万不可,桓温虽善用兵,但别有用心,他曾言若不能流芳百世,尚足矣遗臭万载。此言何意,乃是奸雄之念!”
褚蒜子道:“桓温虽有狂言,但收复西蜀,功勋卓著,若无封赏,如何激励将士?”
庾希道:“豫章郡公太过显赫,若是有朝一日,桓温收复二京,岂不是要封王?”
众臣一听,觉得此言也有道理,桓温性情狂妄,又敢擅作主张,都怕有朝一日,功高震主,众人也觉得该留些余地,以便日后再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