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殿下,我们查到赵永的一个远房表亲,如今在城南开着一家不小的笔墨铺子,生意颇为兴隆。而这家铺子的启动资金,据说是二十多年前,赵永中举后不久,一次性赠予的,数额不小。”顾昀禀报道。
“哦?”萧景玄眼神一凝,“中举后不久便能有如此大手笔馈赠亲戚?他一个寒门学子,银钱从何而来?”这无疑加重了赵永的嫌疑。
“还有,”顾昀继续道,“我们设法拿到了赵永近期的一些手书残稿,与墨先生提供的、他记忆中可能被模仿的一位考生的笔迹特征进行比对。虽年代久远,难以完全确定,但几位擅于鉴字的先生都认为,在起笔和转折的某些细微习惯上,确有刻意模仿的痕迹,只是赵永后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将这些痕迹掩盖了大半。”
“模仿笔迹……”萧景玄手指轻叩桌面,“看来,墨先生所言非虚。当年试题泄露,很可能就是通过找人模仿特定考生的笔迹,将泄题的罪名栽赃到他们头上,而沈公或许是因为察觉了此事,才被联手构陷。”他眼中寒光闪烁,“王崇焕、赵永,甚至可能还有太子……这背后的网,撒得可真大。”
“殿下,我们是否现在就对赵永……”
“不,”萧景玄摆手,“赵永只是小鱼,动了他,会惊动背后的大鱼。我们要放长线。继续监视,收集更多证据,尤其是他与王崇焕之间的直接往来证据。”
宫闱深处 · 青鸟之约
沈青澜接下了凤凰点睛的重任,压力如山。她深知此事关乎皇后寿辰贺礼的成败,也关乎自己在宫中的生死存亡。白日里,她更加专注地投入屏风制作,夜晚则反复在脑海中勾勒凤凰神韵,推演金线盘缀的技法。
她需要绝对的安静和专注。于是,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她再次通过密道,来到了揽月阁。
这里的尘埃与寂静,能让她纷乱的心绪沉淀下来。她点燃一盏带来的小油灯,置于窗台,借着微光,用指尖在布满灰尘的案几上细细描摹凤凰的眼眸轮廓。
就在她凝神之际,身后忽然传来极轻微的脚步声。沈青澜心中一凛,猛地回头,手已下意识地握住了藏在袖中的银簪(母亲遗物,她一直随身携带)。
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身着深色宫装、面容平凡无奇的中年宫女。她神色平静,对着沈青澜微微颔首,低声道:“青鸟衔书。”
沈青澜紧绷的心弦稍松,是贤妃的人!她亦低声回应:“仙踪何处?”
那宫女走上前,目光扫过案几上沈青澜画出的雏形,声音依旧平稳:“娘娘让奴婢传话:凤凰浴火,非梧不栖。点睛之笔,重在神韵,而非形似。心静则明,眼明则神现。”
沈青澜心中一动。贤妃娘娘这是在点拨她!凤凰点睛,关键在于表现出凤凰历经涅槃、俯瞰众生的那种内在神采与气度,而非仅仅追求外形的华丽。这需要绣者心境的澄澈与超脱。
“多谢娘娘指点。”沈青澜真心诚意地道谢。这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她豁然开朗。
那宫女点点头,又道:“德妃之事,娘娘已知。彼之伎俩,无非借刀杀人,汝需稳住自身,谨防他人于材料工具上做手脚。”她顿了顿,补充道,“日后若遇紧急,可于此处留下标记,三日内,自有回应。”
说完,她不再多言,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入了黑暗之中。
沈青澜站在原地,心中暖流涌动,亦更加镇定。贤妃的庇护与指点,如同给她穿上了一层无形的铠甲。她不仅明确了绣制的方向,更对潜在的阴谋有了防备。
点睛之时 · 初露峥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