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进,威胁蚌埠一带,而后南下进攻战略核心江城,局面将不堪设想。
第五战区李司令长官在彭城急得团团转,他手中兵力捉襟见肘,韩司令带着人一跑,他第五战区整个战线都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方默,对,方默。”李司令长官看着地图上依然在金陵屹立不倒的69军标识,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金陵既然已经稳住,能不能请上峰,把方默和他的69军调来徐州?现在,只有这支能打硬仗的部队,能堵住这个口子了。”
他立刻起草电文,向江城最高统帅部陈明利害,紧急请求调派69军北上增援徐州。
-----
金陵城内,唐司令很快再次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
与会者除了他本人、方默,还有留守金陵的师旅级主官、参谋等人。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看似轻松,实则暗藏忧虑。
毕竟这只是打退了鬼子第一波次的大规模进攻。
除了方默的69军,其余各部此时都处于强弩之末了。
唐司令坐在主位,志得意满地做了开场白,内容无非是老调重弹,强调在他“卓越”的指挥下,金陵如何“固若金汤”,如何“重创敌寇”,如何“扬我国威”。
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近半个小时,大多是些鼓舞士气却空洞无物的官面文章,听得底下方默和其他一些务实派的军官暗自皱眉。
方默表面上还在连连点头,实际上早已神游物外。
他清楚,一时的胜利,改变不了敌我实力的根本差距。
他的目光落在老唐身后地图上代表鬼子本土的那几个岛屿上。
那是一个完成了初步工业化的国家。
尽管被戏称为“穷逼帝国主义”,但一旦国家机器全面转入战时轨道,其爆发出的战争潜力是惊人的。
一年内生产上千架飞机、上千门重炮、上千辆坦克,对他们来说,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老话说的好,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方默的目光回到金陵,现在的金陵,百姓几乎疏散一空,就是一座空城。
再守下去,无非是和鬼子在这片废墟上慢慢对峙,互相消耗人力和资源罢了。
他有系统,可以不断补充兵员和装备,维持战线。
但这也意味着他被束缚在了金陵这片战场上。
部队堆积在城里,无法机动,无法发展。
就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猛虎,空有利爪,却无法尽情扑击。
跳出去……必须跳出去!
一个念头在方默心中越发清晰。
去寻找一块更广阔的根据地,发展壮大,才能掌握真正的主动权。
“……总之,金陵之战,证明了我军是完全有能力战胜倭寇的。
只要我们上下同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