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鬼子有一种天真的幻想,只有他们可以轰炸大夏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

    采访结束后没多久,罗伯特·肖的这篇独家专访,连同那些触目惊心的照片,就被电传回了《波士顿环球晚报》总部。

    报道一经刊出,立刻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斥责方默哗众取宠,危言耸听,认为一个农业国的将军妄议世界大势,不过是夜郎自大。

    但也有人仔细研读了他的分析,觉得逻辑清晰,对鬼子扩张野心的判断一针见血,对欧罗巴局势的推演也颇有道理。

    当然,最具争议的还是他关于鬼子使用化学武器的指控和那份赤裸裸的报复警告。

    支持者认为这是对抗暴行的正义之声,反对者则批评此举可能加剧战争残酷性。

    无论如何,“方默”这个名字,连同他的预言和警告,再一次大规模地进入了西方主流舆论的视野。

    然而,当时绝大多数人,包括许多权威的国际问题专家,都并未真正重视这位远东将军的“狂言”。

    直到39年,欧罗巴战火重燃;直到41年,珍珠港的爆炸声震惊世界……

    人们才骇然发现,方默在数年前的预言,竟然一一应验。

    而那时,早已成为一方战区司令的方默,也因其传奇般的战绩和先知般的远见,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被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在37年冬天的金陵,这场采访更大的立即影响,是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鬼子高层耳边。

    ------

    采访结束后,方默立刻返回明孝陵的指挥部。

    刚一进门,他就抓起桌上的电话。

    “喂?喂?给我接109师师部。”

    电话很快接通,方默向师长吕浩然仔细询问着前线的战况、伤亡、弹药消耗以及官兵士气。

    “伤亡要及时补充,弹药我马上派人送上去。告诉弟兄们,打得好,鬼子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放下电话,他又接连联系了第21旅、新1旅、新2旅以及配属指挥的其他部队主官。

    他需要掌握最真实的一手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远方,炮声和枪声依旧密集,如同永不停歇的雷鸣。

    -----

    12月17日,金陵城内,经过连日疏散,几乎已经看不到平民的身影了。

    街道空旷,只有巡逻的士兵和匆匆运送物资的支前队伍。

    方默决定,再给鬼子加一把火,进行一次心理威慑。

    4架B-25轰炸机奉命起飞,但它这次携带的不是炸弹,而是成千上万份传单。

    飞机飞临包围金陵的各部鬼子阵地上空,在相对安全的高度,将雪片般的传单抛洒下去。

    听到上空再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xuezhansonghucongchoudaojingchajudaoyongbingbaiwan/read/97/25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