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后勤问题,不能饿肚子打仗,必须吃好吃饱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参军的那些女学生都被他送去了军属医院帮忙,男学生则是担任技术兵种,这座局限机场时自带的食堂里,全都是当初闸北警局的伙夫和具现时自带的伙夫,总共不到60人。

    又要做饭又要切配全材料,确实忙不过来。

    这情况,他也是直挠头。

    部队规模扩大,这吃喝拉撒睡,每一样都是天大的事。

    后世一个坐办公室的白领,每天运动量小,摄入1800大卡热量可能还得担心发胖。

    但二战时期,一个前线步兵每天的能量消耗是惊人的。

    根据白鹰军的标准,一个前线步兵每日应保证4000大卡热量的食品供应。

    火鸡腿、冰可乐、肉罐头那白鹰大兵都是恩造。

    送到战壕里的可口可乐

    汉斯的标准也不差,要求每日4000-4500大卡,具体包括:每天黑麦面包700克、肉类136克、蔬菜水果250克、咖啡9克、糖40克,甚至还配发一包香烟。

    而国军这边呢?

    理论上,根据民国二十四年军政部制定的《陆军战时伙食标准》,士兵每日应获得:

    主食,大米1.5斤(约22两)或面粉26两;副食: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

    具体供应按一日三餐分配。

    然而,全面抗战爆发后,后勤系统崩溃。

    或者说,国军的后勤系统就没完善过,只不过战争加剧了系统的崩溃。

    总之,实际供应严重缩水,主食降至每日9两米(约0.56斤),且经常掺杂杂粮、霉米甚至沙石。

    副食更是几乎消失,多数国军士兵仅靠盐水煮青菜或几点油星的咸菜汤下饭。

    供应频率更是从三餐普遍减为两餐,只有少数嫡系中的嫡系部队才能勉强维持三餐。

    这样伙食,大夏军人别说打仗、挖战壕、奔跑了,没饿的走不动路就不错了。

    方默的抽奖系统,初级和中级奖池抽到的都是部队、弹药、载具这些硬货,偏偏缺少粮食、副食、炊事设备这类民用物资。

    高级抽奖得到的机场和闸北警局,在具现时自带的仓库里确实有不少储备,但也架不住坐吃山空。

    打仗就是打后勤,士兵饿着肚子,拿着再好的枪也打不赢仗。

    指望白党上级补给?

    那是痴人说梦。

    还得靠自己啊。

    方默琢磨着,得进城一趟,去找找那位唐司令。

    作为金陵卫戍司令,这城里吃的喝的,还有熟练的伙夫,总得给他支援一些吧?

    总不能让他69军的精锐饿着肚子打鬼子。

    正想着呢,一个通讯兵跑步进来,递给他一份刚收到的命令。

    “军座,卫戍司令部急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xuezhansonghucongchoudaojingchajudaoyongbingbaiwan/read/97/25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