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周卫国用命,劝百姓撤离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抽奖的奖励积分。

    同时社会各界、海外侨胞的慰问信和捐款单更是如同雪片般飞来。

    很多沪上本地的商会、行会、同乡会乃至学生团体,组织起一拨又一拨的慰问团,亲自带着大批的慰劳品来到闸北。

    成筐的鸡蛋、整扇的猪肉、自家烙的大饼、甚至还有沪上老字号糕点铺子精心制作的点心……林林总总,堆满了临时清理出来的仓库。

    随着市区内的鬼子被彻底赶下黄浦江,隆隆的炮声暂时远去,许多之前逃进租界或周边乡下的市民,又大着胆子返回了家园。

    故土难离,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方默和他麾下的21旅连战连捷,甚至阵斩了两名鬼子少将,这辉煌到离谱的战绩,给普通百姓注入了强烈的乐观情绪。

    许多人天真地认为,鬼子也不过如此,只要有方将军这样的英雄在,有这么多不怕死的大夏军人在,沪上就一定能守住。

    甚至有人开始议论,说不定很快就能把鬼子赶下海了。

    对于各界送来的慰问品,方默代表全旅官兵照单全收,并郑重道谢。

    那些不易储存的肉食、鸡蛋、点心等,他立刻下令分发到各部队炊事班,改善官兵伙食。

    至于捐款,无论是法币、还是银元、金条,他都让军需官一一登记造册,小心保管起来。

    这些,可都是初级池的抽奖机会啊。

    然而,在面对每一批前来慰问的代表时,方默在表达感谢之后,总会神色凝重地加上一番几乎相同的话:

    “诸位的深情厚谊,方某及全体将士感激不尽。但方某在此,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望诸位务必听我一言。”

    “请回去之后,务必多方劝说父老乡亲,尽快撤离沪上。去往乡下投亲靠友也好,沿江去江城、山城也罢,总之,要尽快远离市区,越远越好。”

    毕竟这次鬼子进攻沪上,由于他方默的存在,伤亡比历史上惨重的多。

    他怕到时候鬼子入城兽性大发,发生一些不好的事。

    慰问团的代表们闻言,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气氛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一位商会会长忍不住推了推眼镜,疑惑地问道:

    “方将军,您屡挫敌锋,威名赫赫,我等皆以为沪上安如泰山。这……工厂、学校的设备搬迁疏散,尚可理解。但让所有百姓都背井离乡,是否……是否有些过于悲观了?”

    “是啊,方将军,”一位穿着旗袍的女校代表也轻声附和,“报纸上常说,倭人虽凶顽,但也讲些体面,宣扬什么‘亚细亚大亲善’。他们当真会如此丧心病狂,对手无寸铁的平民下手吗?

    况且,租界就在旁边,洋人也都看着呢……”

    方默看着他们脸上将信将疑、甚至带着一丝天真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焦急。

    他知道,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大多数人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就是报纸。

    而鬼子及其控制的媒体,长期以来一直在进行虚伪的“亲善”、“共荣”宣传,欺骗性极强。

    眼前这些人,未必是真想做汉奸,很可能只是被鬼子的宣传蒙蔽了双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xuezhansonghucongchoudaojingchajudaoyongbingbaiwan/read/97/25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