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着,徐驹往李超方向走了几步,靠的更近了。
“认识的话,大概率会聊聊天,寒暄几句,总之就是交流。”
李超思考片刻,再次回道。
陌生人之间有个安全距离,这也是防备状态的一种体现,基本为,对方进一步,你会下意识向后退。
若是对方强行过来,那么,随着距离的缩短,你会越来越紧张。
但凶手和受害者却没这个行为体现。
从脚印的距离来看。
处于【社交距离】中,两米左右,两者直接最少是见过面的。
这个距离内,第一行为基本为聊天。
“没错,就是交流。”
徐驹点点头,“之后,我将你杀害。”
“双眼被挖出,躺在血泊中死亡。”
“这便是凶手杀害受害者的全部过程。”
这点,刑侦大队推理出了。
一旁的王盛点点头,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倒是没什么值得稀奇的。
不过......
徐驹又开口。
“从中,我们得一个一个矛盾点。”
“凶手在与受害者相识的情况下,为何要杀掉对方?并且还是凶杀!”
“是为了目的!”
这题实习生也会,他雀跃的抢先开口。
他感觉现在就像回到了课堂上,徐驹的话就是题目!
“没错,任何凶杀案,除了精神病的目的不明显,只要是正常人杀害他人,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徐驹点点头。
目的,一般就是矛盾点,不过一些案子没有明确的矛盾,只有凶手杀人的目的。
“那么,这个目的是什么?”
“什么目的,能让凶手在与受害者认识的情况下,依旧将其凶杀!?”
“金钱?”
李超眉头皱起,开口询问。
徐驹没说话,他看向一旁的王盛。
王盛开口,“受害者家中只有一千两百元,案发后,我们查过,这一千两百元没人动过。”
“家中东西可有少过?”
“也没有,周围几个案发现场的受害者,均是钱财都没损失。”
徐驹点点头,“那么,这又提供了一条线索。”
线索?
“这还能有什么线索?对方不是冲着物质来的,这不是抹杀线索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