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砚深看着屏幕上那四个加粗的宋体字——《职业规划》,微微有些讶异。
他直起身,揽着林窈的肩膀,目光重新落回她脸上,带着询问:“怎么突然想起写这个了?年底述职报告不是已经交了吗?”
林窈顺势靠在他身上,手指无意识地划拉着桌沿,语气带着点认真:“述职报告是交给所里看的,这个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反正现在放假,手头也没紧急任务,闲着也是闲着。
算起来,我入职市社会科学院也快满一年了,现在又是年底,正好做个深入的年度复盘,顺便调整一下节奏。”
“复盘?”周砚深挑眉。
“对啊,复盘,”林窈眼神清亮,“平时每个项目结束不都有复盘吗?年度复盘更是必不可少。这就跟我们做项目一样,需要进行项目动态管理。
职业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计划,同样要跟着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嘛。”
她顿了顿,担心他误解,又补充解释道,“我所说的动态管理,不是说每年都要更换终极目标,而是长期目标保持不变,然后根据沿途遇到的实际情况、获得的资源、自身能力的变化,灵活选择通往那个目标的‘路径’和‘节奏’。”
周砚深看着她侃侃而谈时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自信的光芒,心中赞赏,由衷道:“这是个好习惯。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前瞻性。”
林窈得了夸奖,微微扬起下巴,带了点小得意:“那是,这可是多年审计生涯刻进骨子里的‘肌肉记忆’。”
接着,她语气变得有些感慨:“现在回头看,真的觉得机会这东西,太具有偶然性了。谁能想到,当初在刘所长负责的那个项目里,我无意中发现的那个数据冲突点,最后竟然成了我职业轨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她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带着点难以置信的欣喜,“哈哈哈,这个意外,居然让我在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阴差阳错地完成了之前设定的‘晋升计划’第一步——获得核心大佬的认可,并深度参与核心项目。这算不算是‘歪打正着’?”
周砚深也想起来她那段时间的焦虑,眼神温和,肯定道:“是啊,我记得你那时候还跟我懊恼,该怎么才能吸引院里大佬的注意,进入他负责的核心项目组。结果,你没等别人给机会,自己硬生生创造了一个机会出来。”
他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
“对啊!”林窈用力点头,眼眸因回忆而熠熠生辉,“而且这近一年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了几份报告,参与了几个课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我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我比以前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
她滑动鼠标,指向文档的下一个部分。
周砚深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标题是“自我认知深化与优劣势分析”。
他让林窈在椅子上坐下,自己则俯身,双手撑在书桌边缘,将她半圈在怀里,一条一条地读着她写下的内容。
“优点……嗯,必须写在最前面?”他读到这里,侧头看她,眼中带着笑意。
林窈仰头,对上他近在咫尺的目光,认真解释:“对啊,看清自己的优点,才知道短板在哪里弥补起来性价比最高,也才能更有信心地去补短板嘛!这叫‘扬长补短’策略。”
周砚深被她这套理论逗笑,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尖:“好,听林研究员的。”
他重新看向屏幕,低声念出第一条:“最大优势:1、数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