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看着眼前的余禾野,眼底闪过一抹怜悯之色。
「像他这样修炼,走火入魔的频率会非常高。」
「这些窍门,恐怕就是因为走火入魔的次数太多,经验不断积累,从血泪中总结出来的。」
「恐怕这样的窍门,他掌握的还有其他一些。」
这样的窍门,无疑是短视之举。
但谁让余禾野的五行境界,就只有这么高呢?
宁拙见微知著,单从这个小窍门上,就推测出了余禾野的五行境界。
「依他之能,发明这些小窍门,的确能以最小的代价,维系自己的修为,保持自身的实力。」
「这种小窍门积累多了,也能量变中引发质变,逐步改良《逆五行魔功》这门功法。
+
许多修真功法,就是这样不断改良,不断完善出来的,
一时间,宁拙不禁心生感慨。
他想到了自己的《五行气律诀》。
《逆五行魔功》和其相比,简直就是瓦砾对比明珠。
余禾野修炼《逆五行魔功》,每一次修行都是摧残自己的身躯,修为越高深,他积累的弊端、隐患就越多。
因为,它的最长处是精气转化,却转化得相当粗糙、简陋。单单运气,都会在修士肉身上造成伤害。
《五行气律诀》专修中丹田气海,却是可以让五行之间随意转化。因为局限在气海中,所以五行转化的反噬,全都被气海承担,等若没有。
《逆五行魔功》就麻烦了,它能够用精血转化成法力,但修士的肉身并不是空阔的,
反而紧密厚实。
「单单《五行气律诀》就是世间顶尖功法,而这还只是三宗上法之一。」
「和余禾野相比,我是幸运的。」
「等我将娘亲救回来,熔岩仙宫定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宁拙得到的三宗上法,只有筑基篇,还未有金丹篇。他需要从熔岩仙宫的传法钟中寻求。
游历到万象宗,宁拙的修为进步不大,但战力上却是突飞猛进。
「再面对蒙时,我绝不会像之前那般被动、狼狈了。」
收拾散漫的思绪,宁拙对余禾野道:「余前辈的窍门,泄木气之郁,开新径以利行功,确属妙手。然则———.”」
「就刚刚余前辈所言,心火之暴烈,须以快制快;肝木之盘结,须以柔绕之。这皆是单行之策,如同治水,仅疏浚一渠。若五行轮转整体观之,却有许多不妥之处。」
「比如取精血换金行法力,该如何?」
「此既是锋锐之气的源头,亦需收敛肃杀之性,以防金气过盛反伤自身脉络,更需承接土行(脾宫)蕴化之力以增其韧,导引肾水(癸水)以润其燥。」
「此间如何平衡?」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