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并茂,堪称古代版产品手册)。
林闲拿起一套成品,对林承宗笑道:“记住,我们卖的不仅仅是产品,卖的是一种从容,一种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能保持最佳状态的解决方案!至于价格?初期要高!走高端精品路线,目标客户就是那些不差钱、又极度重视考试体验的士绅子弟!我们要让他们形成依赖,形成口碑!”
他并未急于上市,而是先搞“限量内测”。他精选了周知县、几位族中子弟和有名望的秀才,送上套装,并要求提供详细反馈。
反馈回来时,效果堪称爆炸性!
周知县试用后,激动得胡子直抖,亲自跑到林闲书房:“闲先生!神了!真是神了!这净手软巾……简直是功德无量! 还有这驱蚊香囊,昨夜本官在花园凉亭批公文,往年蚊虫扰得心烦,昨夜竟一只没有!此物若推广开来,乃是我大周士子之福啊!”
一位素有洁癖的秀才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拉着林闲的手:“林兄!不,闲先生!大恩不言谢!这净手软巾以往入闱,如厕如同上刑,如今……如今竟成了一种……一种略带愉悦的体验? 此言或许粗俗,但确是肺腑之言!此物,当载入史册!”
林闲听着这些反馈,只是淡淡一笑,对一脸佩服的林承宗道:“看到了吗?用户的痛点被解决后,他们的感激和忠诚度是无限的。这就是产品思维的力量。 通知下去,根据反馈微调配方和包装,准备小批量生产。秋闱前,我们要让‘闲雅套装’成为每个考生梦寐以求的标配!”
消息如野火般蔓延,整个士林为之轰动。
林家门槛几乎被踏破,无数备考学子挥舞着银票求购一套“保过神器”。
林闲再次用他超越时代的“用户中心”理念和“产品化”能力,完成了一次对传统科举备考模式的“终极降维打击”。
他不仅是在卖货,更是在重新定义科举的备考体验。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嗅觉敏锐的各地商贾也闻风而动!
就在林闲对产品进行最后微调时,林府门外突然涌现不少外地车马。
不少操着各地口音的富商,带着厚礼求见林闲。
他们并非为了购买一两套产品,而是有着更大的图谋。
林家,花厅。
林闲打着哈欠,会见几位颇有实力的代表。
一位来自苏杭的丝绸巨贾沈万财,挺着富态的肚子,满脸堆笑地拱手:“闲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听闻先生研制出这九天登科套装,真乃惊世之作。沈某不才,在江南各府县皆有铺面人脉,愿出重金包销江南一省的售卖。这是定金,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说着,便让随从抬上一个沉甸甸的小箱子,里面雪花白银闪闪发光。
另一位来自徽州的笔墨大王胡四海也不甘示弱,声音洪亮:“闲先生!沈老板虽实力雄厚,但我徽商信誉卓著,更懂文人雅士所需!这考篮套装,与我文房四宝乃是天作之合!若先生允准,胡某愿以三七分账,不,二八!我二您八!只求这徽州乃至两江的独家经销之权!”
还有一位来自京城的皇商代表,语气带着几分矜持与势在必得:“闲先生,此物若能贡入宫中供皇子皇孙、翰林学士使用,其价值不可估量。我家主人愿牵线搭桥,并负责京畿及北地的销售,利润好商量,只求一个御用之名头!”
面对这些热情似火、挥舞着银票寻求合作的商贾,林闲端坐主位品着茶。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