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捏了捏下巴,没着急吃饭,转头看向手边另一本册子。
这本是是徐主任、马教授、俞婧三人根据他今天下午做的要求设计的列车升级清单。
当初俞婧关于列车改造二期的一些计划已经提前完成。
比如全车监控,全车动力统一操纵,大型3D打印机,子弹生产线,医疗车厢等等。
这次的计划更加完整了,不再是零散的改造。
而是针对阶段性目标给出的一份完整策划。
《武装列车三期改造升级计划》
三期的改造目标就是如何抵御酸雨区后突如其来的洪水。
几人商讨之后将其划分成三大块目标。
其一是列车内循环。
不仅仅是水和食物的循环,还有密闭环境下的生活垃圾处理,氧气循环。
第二是武装列车船舶改造。
这是几人商讨后的唯一解决方案。
同时这个方法也能暂时解决列车目前自重过大,依赖轨道的问题。
关键点在车体密封、浮力系统、以及动力系统调整上。
想要达到船舶或者下水的程度,就不是之前密封防雨那么简单了,除了门窗以及车厢本身的密封,还要考虑厕所、厢桥连接、排水孔等问题。
想要更进一步,还要增加大量螺旋桨以及车厢稳定系统。
哪怕有各种异能帮助,这依旧是一个恐怖的工程量,想要靠武装列车现有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根本无法完成改造。
所以列车制造基地那批人才是必须要的。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是车厢大量采用了双层装甲结构。
这种结构能有效抗压。
再加上苏焕有搜集新材料的习惯,比如【铁木】,给列车改造节省了不少麻烦。
如果列车的船舶改造成功了,第三项改造也就水到渠成。
第三项的改造就是列车空间拓展。
没了铁轨的限制,列车不必拘泥于向上求索,还可以进行横向拓展。
比较直接的就是在武装列车现有的车体边,再增加一排列车。
让小八焊接在一起组成个双车头水上列车,不仅能双倍扩增空间,还能增强列车的稳定性。
不得不说,有了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
直接将苏焕的思路从“列车”框架的束缚中给拉了出来。
把武装列车从一台末日载具,设计成了一个“末日移动庇护所”。
不过这种设计并非是十全十美。
增加一排列车,就相当于增加了整整五十五节车厢,外加中间焊接的平台,重量最少倍增三分之一。
如果洪水褪去,列车面对最直接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