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学生们最需要保护的时刻,整个权威体系都“恰好”失效了。
“这不是巧合”
年轻的瓦伦开始意识到事情的真相:“这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既然什么都改变不了,那就先自保,再考虑其他。”
自此以后,这几乎成了瓦伦的人生信条。
“权力的残酷现实。”
罗恩在观察这些记忆时,逐渐理解了瓦伦后来性格转变的根源:
“当无法保护旁人时,最理性的选择就是优先保全自身。”
或许正是这种创伤性的经历,彻底重塑了对方的世界观。
瓦伦不再相信权威的善意,也不再相信制度的公正。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很简单:
强者制定规则,弱者承受后果。
任何关于道德和正义的美好言辞,都可能是强者用来欺骗弱者的工具。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瓦伦后来会选择与那个古老巫师氏族联姻。
他需要外部的力量来保护自己,需要足够的资源来应对可能的威胁。
这种处世哲学虽然冷酷,但确实让他越活越好。
至少,比做出截然不同选择的“老同学”艾伦夫人,他后来的境遇好上了无数倍。
记忆片段的最后部分,显示了萨琳事件的真正结局。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实验”。
当萨琳的使用价值耗尽,当实验数据收集完毕,当污染范围开始超出预期时。
决策者们毫不犹豫地启动了最终方案。
艾伦之所以能够“恰好”出现在关键时刻,之所以能够“恰好”掌握克制萨琳的手段,都不是偶然。
她也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
那场看似英勇的对决,实际上是一次被安排好的表演。
萨琳的死亡,不是悲剧的结束,而是更大阴谋的新开始。
通过她的牺牲,研究者们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资料,后来被用于训练更多的“专业人员”。
也用于开发更精密的污染检测设备,以及制定更完善的应对预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萨琳确实为自己学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这种隐藏的贡献,与官方宣传的版本截然不同。
她不是因为个人选择而堕落的反面教材,而是被系统性牺牲的实验素材。
“果然是我所熟知的巫师世界。”
罗恩在心中总结着这些发现:
“光鲜外表下,隐藏着冷酷的生存逻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