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的南京发展起来了。
播州这在长江上游的赚的就更多了。
大部分走私也是走播州才运到西南和各省,可以说走私贸易的大头让播州杨氏给吃了下去。
有了钱,朱标甚至听说播州杨氏在尝试着从工部挖匠人自己建兵工厂造枪造炮。
只是刚刚派人来联络,就被朱标给按死了下去而已。
这也说明播州杨氏绝对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地方土司这么简单,论眼界,论见识都要比普通地主要强上百倍。
人家是土司,可人家并不土。
相反经过一千多年的汉化,播州杨家已经是一个个身着华服羽扇纶巾的儒家读书人。
所以朱标才把播州当做最后一个进攻的地点,而不是一开始就解决西南那些叛乱。
包括北方的叛乱,朱标都没放在眼里,北方太穷了,搞不出多大事来。
西安和成都不足为虑,真正有危险的还是播州!
而且播州盛产的木材、铅、茶叶都是朱标的江南地区十分需要的。
也因为朝廷需要跟播州贸易,所以播州是正儿八经赚翻了。
华夏80%以上的稀土资源也在贵州山区一带,所以播州不仅要拿下,而且必须要拿下。
这场北方叛乱,实际的操控者其实也是播州。
此时。
贵州宣抚司,贵阳府之内。
杨家大宅却是在城外。
占地数百亩。
不同于汉人,杨家修的是吊脚高楼。
不过面积大到这种程度的吊脚高楼也实在是少见。
同时发展到如今,播州也不仅仅是杨家一家,杨家只是最大的做主者,但实际上还有五司七姓这些土司。
可这些土司如今随着朱标越来越强势,开始向着杨家靠拢,内部可以说无比团结。
杨家当代家主,也是贵州宣慰司的宣抚使杨博,率领着五司七姓的土司们一起站在高楼之前,看着山路上一个个拖家带口的地主押送着自家农奴上山来,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诸位,成都的财富可以说尽归我们手里了,只要有足够的钱,什么我们都能买到。”
杨博语气低沉的说道。
这就是他的信念。
在他手中杨家投靠了朱家,保留下了富贵,播州没有受到丝毫战乱。
同样他也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
只要有钱,世上就没有买不到的人!
这便是杨博的信条!
唯一没让他买到的还是朱标手中工部之类的人,这让杨博心情很不爽。
所以他想积累更多的钱,一定有办法能打动工部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