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若朝堂百官皆如内廷宦官一般,只做陛下的手与眼,而不动脑,那大明江山可能就要走向末路了!”
“若世宗皇帝遇到此事,与言官意见不一,定会论辩一番,然后以江山稳固为重,同意言官们的建议,此等做法,无损君威,反而是明君之为也。”
……
小万历脸色发红且发烫,张居正提出的“三错”,他无一项能反驳。
总而言之:还是因他这个皇帝处理事情的能力太差劲了!
他本以为自己眼眸泛泪,能使得言官们不敢造次,听完张居正的话语,才知一个皇帝若在朝中落泪,只会令官员认为这个皇帝不成熟。
此刻,他才发现,自己距离亲政还差得远呢!
这时,沈念站了出来。
“陛下,张阁老所言,字字珠玑,实乃真正的帝王之术。”
沈念此言,是告诉小万历,后者这两年来使用的一些所谓的“帝王之术”,全是小伎俩而已。
“这些年,遭到言官攻击最多的官员便是张阁老,臣也经常遭到弹劾,但这就是科道言官的职责,观言官所谏,应将个人情绪放在一旁,关注有无道理,虚心纳谏,乃贤良君主必备之德也。”
“刚才,陛下讲,言官日后可能还会监管内廷二十四衙,进而监管陛下,监管内帑,臣以为这些并非没有可能,但前提是内廷二十四衙与内帑开销,影响了朝政,影响了大明江山的兴盛。陛下若不想被挑错,便必须将内廷之错扼杀于摇篮中,当内廷风纪高于外朝之时,就是内廷监督外朝之时。陛下试想,若内廷严整无错,被百官认可,被百姓爱戴,那陛下命他们监管外朝,谁还会提出发对意见?”
……
沈念这番话,一言以蔽之:得民心之贤良者主持公道,才能令枉者直,使得上下相维,天下大治。
……
小万历想了想,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元辅、沈卿,朕受教了,是朕过于急躁,思索事情过于狭隘,朕距离亲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小万历非常认真地说道。
听到此话,张居正一脸感动。
“陛下还年轻,有些坎坷只有踏过去,才能成长,臣相信,陛下在三年之内,便有亲政之能!”
“陛下有此觉悟,已是江山之幸,社稷之幸,陛下经历此次挫折,是福而绝不是祸……”沈念也开口道。
一时间,君臣三人相谈甚欢,进入了“君明臣贤”的和谐氛围之中。
……
当日午后。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被召入文华殿,小万历与其交流足足一个时辰后,同意施行《外派宦官考成监察策》。
陈炌走出文华殿后,脚下生风,一边走,一边高呼:陛下神明!
此消息传出后,一众科道言官们皆懂得就坡下驴之道,纷纷呈递奏疏,歌颂小万历睿智英明。
唯一觉得难受的可能就是内廷宦官们了。
往昔,宦官外派乃是个美差、肥差,有宦官甚至耗尽家财都要争夺一个外派名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