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有语云:龙穴不可轻动。
历朝历代,鲜有迁陵的皇帝。
曾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皇陵被迁了三次,最后金朝灭亡,很多人都认为是迁陵导致龙脉被毁,影响了国运。
迁明祖陵,犯忌讳,不合祖制,小万历与朝堂百官根本不可能同意。
沈念接着道:“我主张迁祖陵、迁泗州之民,理由有三。”
“其一,此乃治河、护民、护祖的三全之策。”
“我们要想使得黄河安澜,高家堰就不能不修,若因此导致祖陵遭遇水患,如同皇家祖宗受困,陛下与满朝文武,皆有罪过,外加为漕运畅达而损泗州百姓之安稳,亦非仁道,故而要迁!”
“其二,省钱,省力,省事。”
“每年维护祖陵,为淮河下游受灾百姓发放粮食救灾,数额巨大,拖累财政,消耗人员甚多,导致地方官员无暇做其他事情,而此举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当下迁陵、迁泗州之民可能要花很多钱,但总体算来,绝对是划算的。”
“其三,为了新政,为了日后新政之顺利。”
听到第三点,张居正、殷正茂等四人都面带疑惑,不知此事与新政有何关联。
沈念一脸认真地说道:“祖陵一旦遭遇水患,必然引得朝野议论,有人喜欢将天人感应挂在嘴巴,或指责陛下不孝,或抨击朝堂臣强君弱,以此大做文章,直接迁陵,便无此等事情发生,新政将会顺畅许多。”
沈念这三条理由,乃是认真思索,专门说给三大阁臣的。
尤其是第三条,绝对能摇动张居正的想法。
张居正听完后,慢悠悠地捋着过腹的长须,认真思考起来。
片刻后,他还是朝着沈念摇了摇头。
“子珩,此法纵有千般好,但迁祖陵乃是大忌讳,陛下不会同意,太后不会同意,文武百官更不会同意的。”
“三位阁老,你们莫考虑其他人是否同意,也莫考虑难度有多大,你们仅从本心判断一下,迁陵、迁泗州之民,到底值不值,是不是利国利民之举?”
沈念这样一问,张居正三人都沉默了。
如沈念所言,若淮河下游没有明祖陵,他们大概率会同意。
毕竟,治河已经砸出去了几十万两,且当下的治河之策被所有人都认为是最正确的。
为治河,可以迁泗州之民。
但涉及明祖陵,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张居正想了想,还是摇头道:“子珩,还是不行,如此犯忌讳,遭天谴的事情不能做!”
“阁老,若祖陵一直安然无恙,我们迁之有罪,易触怒天意,但当下的祖陵是有沉在水中成为洪泽湖一部分的风险,我们不得不迁!”
沈念站起身,突然一脸认真地朝着四人拱手。
“四位,我向来不信天命,只信人定胜天,自古以来,很多人讲天人感应,大多都是托词,但凡传出者,几乎都是为了利己,此事,只要我们愿意做,就能成,无非是找一个神圣的天意作为托辞罢了!”
沈念差点儿就说出自己不相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