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安澜大会的掌控权便转移到潘季驯手中。
拥有多次治河经验的他。
比任何人都知晓什么样的治河器物有用,什么样的治河经验值得记录在册,什么样的河工、漕工值得擢升,任河漕上的管事。
潘季驯务实且拼。
四更天便带着数名河漕官员出现在棋盘街的安澜展会上。
他用了两日,将五百多项治河发明全都巡视了一遍。
其中。
对上百件治河器具都提出了改良建议,而他也记录了满满一本子治河之策。
张居正一直推崇潘季驯。
便是因为他这种务实的为官之道与视治河为毕生使命的人生追求。
这几日。
国子监的监生们也受益匪浅。
他们知晓了河工漕工的不易,知晓了大河的狂暴无情,知晓了本以为是“奇技淫巧”登不上台面的发明实为大学问,可以减少许多河工、漕工伤亡。
甚至有监生对治河治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后准备以此为业。
这几日。
潘季驯唯一做的一件私事,就是请工部尚书郭朝宾、工部左侍郎李幼孜与沈念吃了一顿饭。
此次筹备甚是周全。
特别是“匠人为主,监生为辅”的想法,足以使得无数匠户抬起头,看到人生的盼头,看到生活的希望。
这些都是潘季驯一个人做不到的。
……
五月十八日。
安澜大会第二阶段“论治河之策”开始。
一众擅于治河的官员胥吏、河工、漕工,齐聚工部衙门,他们将在此展开长达五日的长会,讨论此次治河的具体措施。
往昔。
在京师举办这样的会议都会有内阁阁臣与宦官参与,需一日一报,使得皇帝知晓。
但这次,小万历彻底放权。
治河事宜,皆由潘季驯做主,六部主事参会,听候潘季驯差遣。
工部只需维护好棋盘街上的展会以及使得参会之人食住有序即可。
小万历如此做,自然是吸取了前几次治河的经验。
当下治河需要潘季驯的“一言堂”决策。
若小万历不给予他足够的信任与权力,待治河开始,恐怕将会有如雪花般的弹劾奏疏呈递到小万历的御案前。
诸如:潘季驯治河使得一队漕船未能如期进京,潘季驯修筑堤坝扰民,潘季驯任人唯亲,违规提拔地方官员等。
这些理由,几乎都是一些官员自身利益受损而撰写的报复奏疏。
故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