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对这种屡次为翰林院长脸的官员,定要让享受最好的待遇。
接下来,沈念若想在三十岁前掌翰林院事,就需要立下一些更大的功绩了。
……
五更天,天微微亮。
山西太原府,一座驿馆内。
海瑞将一封蜡封的书信交给了吏科给事中姚斌。
“姚斌,务必将此奏疏亲手呈递到陛下手中,若无法做到,可以交给翰林编修沈念,其他人皆不可给,包括张阁老、吕阁老,还有司礼监的宦官们!”
“学生明白,学生一定完成任务!”姚斌面色严肃地说道。
海瑞点了点头,然后看向站在姚斌后面的两名锦衣卫。
“二位,切记,奏疏最重要!”
两名锦衣卫迅速拱手,道:“海佥院放心,我们一定誓死护卫此奏疏!”
“好,启程吧!”海瑞说道。
海瑞要将奏疏从山西送到京师,且直接送到小万历的手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难出山西。
海瑞知晓,山西一直都有人盯着他。
一旦他有动作,便会有人想要知晓他要做什么,山西的官员与商人们,最惧怕的就是海瑞的奏疏。
其次。
即使奏疏送到京师,仍有可能被通政司截留、或被司礼监截留,甚至被内阁截留。
故而。
海瑞命两名锦衣卫护送拿着奏疏的吏科给事中姚斌返京。
锦衣卫因受东厂节制,没准儿会被人截留,而姚斌作为科道官,有权利将奏疏直接呈递到小万历手里。
至于海瑞。
他需要坐镇山西,待小万历看完诏书,确定如何执行山西之事时,自会对他有具体的安排。
片刻后。
姚斌与两名锦衣卫牵马走到驿站门口。
海瑞走到姚斌面前,罕见地给了他一个拥抱,然后小声道:“切记,你的命最重要!”
“学生明白!”
姚斌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甚是自信,然后翻身上马。
随即,姚斌便在两名锦衣卫的护送下朝着前方的官道奔去。
依照他们的速度,最多四日便可抵达京师。
三人还未曾走远。
驿馆外树林内,突然钻出来两个汉子。
一名灰衣汉子朝着另外一名灰衣汉子说道:“速速汇禀三爷,海瑞已令人送奏疏入京,待他们离开山西境后,我们便立即动手。”
这个三爷,不是别人,正是张四维的三弟,张四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