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可这不是他说了算,也不是文学院的这些同事说了算的事。
“不现实。”马悦然摇头道,“在互联网上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文学界亦然。
大家不会因为奖项停止颁发一年,就会遗忘这段黑历史。
相反,等今年9月份,学院开始向全世界征收被提名人名单时,这件事一定又会被居心叵测的人搬到台面上来说。
届时我们也许要承受比现在还要恐怖的舆论浪潮!”
“科技的发展速度远超你我想象。”马悦然又补充了一句。
他很喜欢东方文化,也因此爱屋及乌,了解了不少东方几国的社会现状。
日本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极快,以前一件事要从东京传到四国岛,起码得大半个月时间。
有了电话、电视后,消息传播速度快了些,但也局限于能拥有这些科技产品的富裕家庭。
六七十年代日本的电视完全普及,报刊杂志也来到了订阅巅峰期,但这些传统媒介的控制权依旧在财团和政府手中。
他们不想让民众听到的消息,民众一辈子也听不到。
可如今。
互联网高速发展,私人电脑也在日本国快速普及了起来。
任何消息,只要一秒钟,就能传遍整个国家,而且还封锁不住!
日本国对诺奖的态度,又能折射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诺奖的态度——
你之前这么黑他们国家的文坛第一,如果不妥善处理他们的不满情绪,鬼知道以后会不会又换成其他国家的文坛第一。
公信力一旦崩塌,再想挽回可就难了。
克努特听罢,也跟着马悦然深深叹了口气。
诺贝尔文学奖现在的困境众所周知。
但正如马悦然所言,不管诺奖官方和瑞典文学院怎么应对,都没法在舆论危机下妥善解决掉这个问题。
要不然怎么说公信力是一个品牌最重要的东西呢。
“不过我们也不必那么悲观。”马悦然重新扬起手里的那本《文艺》。
封面处,一名七八岁的沙俄男孩正瞪大眼睛看向他们。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和很多年前同样是这个年纪的他们一模一样。
北川秀写的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一经发售,就在沙俄和日本国同时火爆。
消息飘洋过海,等到瑞典这边时,几乎全世界的文学界都知道了这件事。
身为北川秀在瑞典文学院的头号粉丝,马悦然立即发动关系,让人从美国代购了一本4月号的英文版《文艺》——
因此前瑞典和挪威官方对北川秀的封杀,即便现在封杀令正式解禁,市面上也能看到北川秀的了,但日本那边依旧不同意让《文艺》在瑞典发售。
没法看到这本当下日本纯文学市场最火爆的纯文学杂志,马悦然他们也就没法第一时间了解到北川秀的近况。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