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话说你真的不考虑接受《现代人》的约稿条件吗?
能在《现代人》的头版位置发稿,是很多沙俄作家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连我也就上了区区三次而已。”
叶夫盖尼略带凡尔赛腔调的问道。
北川秀入境前,沙俄文坛的一群人如临大敌,多数人认为这小子是特意跑来砸场子的,必须让他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北川秀入境后,沙俄文学界又瞬间换了副嘴脸,每天跑来叶夫盖尼家向北川秀约稿的出版社不计其数,有的甚至干脆跑到“普希金之家”,希望叶夫盖尼能从中牵线搭桥,让北川秀把新书发在自家杂志上。
这其中,诚意最大,财力最雄厚的就是普希金于1836年在彼得堡创立的《现代人》。
1847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领导下,《现代人》成为俄国进步文学的中枢。
许多著名的俄国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如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都曾在《现代人》做过编辑。
1866年,因即将到来的各种变革,《现代人》被迫停刊,之后过去100年,在1966年才重新复刊。
复刊之后的《现代人》很快就吊打了当时的所有文学杂志,成为业界当之无愧的龙头。
时至今日,它在沙俄出版界、文学界的地位依旧超然,只有最顶尖的沙俄文学家能在上面发表作品。
三次登临《现代人》头版位置的叶夫盖尼确实是在凡尔赛,也是真的有实力。
可以说《现代人》来找北川秀约稿,意味着高尔基三部曲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考虑到《现代人》的真实情况,北川秀还是果断拒绝了他们的约稿。
“嗯。我已经打定主意在《新世界》上连载我的新书了。”
北川秀言简意赅,没有解释他放弃《现代人》的原因。
《现代人》最让他难以接受的地方是它是一本文学+政治的融合性先进刊物。
有点类似华国的官媒期刊,以及日本国最让北川秀反感的《文艺春秋》。
这类期刊往往和国家政权密不可分,编辑部充斥着大量国家文旅部门的管理者。
他们,首重的政治倾向对不对,其次发表后是否有益现在这个政权的维稳,最后才的文学性和商业性。
说白了,在这种杂志上发表文章,你得够“政治”才行。
高尔基三部曲主要讨论的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底层民众的生活情况和社会现状。
那个时期是好是坏,文学家的定性没用,得政治家来才行。
问题是当下的沙俄政权,还没搞清楚那个时代对整个沙俄历史是好的,还是坏的。
废除农奴制政令的实行,对大部分沙俄贵族而言,就是触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连皇帝亚历山大二世都因此被刺杀了。
现在的沙俄还有多少古代贵族后裔残留,连叶夫盖尼都说不清楚。
北川秀在《现代人》发表这种,万一政治风向一变,下架封禁还是小事,走不走得出沙俄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