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和社会人士一起竞争的残酷模式。
改革后期,劳务派遣制度渐渐出现,并慢慢得到了政府和工会的默许。
值得注意的是,96年的劳务派遣制度仅限于26个工种,对社会和民众的影响有限。
像出版社编辑、正式员工这样的中高薪技术工种,肯定不在劳务派遣制度的范围内。
但今年年中的这个新政令,会直接取消掉劳务派遣制度的工种限制,对所有工种一视同仁!
这是市场的演变,和个人意志无关。
一旦政令全面实行,必然会有大量企业跟风缩减人力成本。
手上的钱变多了,就会有老板将其投资进公司,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商业环境变得严峻后,其他公司也会被迫卷起来。
疯卷的最后,一定不是打工人的胜利,而是资本、打工人、市场的三败俱伤!
像河出书房、北川文娱这样的头部公司,受影响程度会稍微小点,改革的速度会稍微慢点,但也绝对没法逆潮流存活下去。
如今笑着和北川秀打招呼的这些人,势必会有一半左右成为没有终身保障的“合同工”。
届时整个文学市场和出版界受到剧烈冲击下,所谓的出版社头部之争就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内斗就是加速死亡。
北川秀没记错的话,这轮政令实施后,近几年的应届毕业生纷纷陷入就业内卷的困境,不得不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
随着校招制度的废除,固定的校招时间不再存在,这迫使学生们不得不提前寻找工作机会。
甚至有些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加入各大企业的实习计划,而从大一到大四,几乎每位学生都在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北川秀还记得自己读研时,曾看到过一张日经新闻的老旧剪报,上面将这种状况形容为“就业军备竞赛”。
随后进入千禧年,全社会掀起了一股考证热潮。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求职者往往只关注能不能找到工作,而忽视了工资水平的重要性。
由于大学生就业的过度内卷化,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即奴才”的说法。
这一切,从1999年发展至2020年后,日本始终没有彻底走出这个怪圈。
身为穿越者,北川秀倒是知道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办法。
那就是在事情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之前,先扩大就业面和就业岗位,用全新崛起的行业来消化掉过剩的未就业人口。
原历史中,日本依靠高科技行业和文娱行业,一步步,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这才消化掉了这个大问题。
可笑的是,就业难题才被解决,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难题又来了。
感慨了一番今后的困难光景后,北川秀也大概想到了一些能保全周边人的办法。
此前他布局电子阅读和新时代轻行业,就是为了给近乎一潭死水的出版界和文学界注入新鲜血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