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扳扳手腕的超一线杂志。
话虽如此,但数据毕竟只是数据,宛如断头刀的北川秀那一刀没真正落在自己头上时,大家都没法真正感受到那个男人的恐怖。
现在,真见识到了北川秀那变态的个人号召力后,新潮社总编只想一头闷进豆腐块里把自己闷死。
原以为《永远的24号》所带来的23.6万册的首刷日数据已经让己方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一对比,分明是成了最好的垫脚石!
他还担心起另一个更加可怕的事。
河出书房爆出的这个数据,好像还没算上四国岛等偏远地区的日销量数据。
那些地方穷归穷,合在一起卖出个几万册应该不难吧?
再不济,都到了31.4万册这个数字,随便再刷点销量,超过36.5万册还不简单?
“他们一定想打破谷崎老师的记录,把我们狠狠踩在脚下!”
总编浑身是汗。
想到这种历史性的屈辱时刻将在自己的任期内发生,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管他怎么想,木已成舟,1996年的12月19日,满大街的人都在兴致勃勃的议论着最新一期《文艺》上刊登的那几部短篇。
《伊豆的舞女》口碑发酵速度也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各大网络论坛的文学版块几乎一夜之间被它刷屏!
短篇不同于连载周期极长的长篇,它的篇幅就那么点,读者只要花几分钟时间就能看完。
是好是坏,当场就能给个定论。
此时还没彻底完结的《奇鸟行状录》和《刺杀骑士团长》还存在烂尾的可能性,那些文学评论家们不敢吹的太过分——毕竟又不是没有前例出现过,曾经就有一位大文学家写了部惊世骇俗的高开低走神作。
前面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内容被读者们奉为经典,然而后面的百分之三十直接拉胯到裤兜里,让所有人都被恶心到了。
但《伊豆的舞女》不同啊!
虽然北川老师说了,整个短篇集总计十二篇,现在还有六篇没有刊登,但短篇互不关联,要吹的话,只吹刊登的那些又不会出事。
一时间,以支持纯文学和短篇发展为目标的《印象》为首,多家知名文学评论杂志和报纸刊登了数十篇《伊豆的舞女》的书评。
这些杂志报纸在文学评论界颇有名气,写评论稿的也是一群喊得出名字的文学评论家。
以往时候,这些人都喜欢揪着北川秀的小问题骂个不停,恨不得在他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而这次,连纸媒控制的线下文学评论界都出乎预料的给了《伊豆的舞女》一致好评,更有甚者直接给出了“日本文坛有史以来最好看的短篇”这种招人恨的五星好评。
这还没完,控制着线上文学评论界的网民们也纷纷发帖写各种长短不一的书评,六部短篇一个没落,每篇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逐字逐句分析着它的精彩与动人之处。
由文学评论引起的关注如湖中涟漪般,一层层在日本国荡开,迅速席卷了全国各个地方,各个领域。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